达达兔午夜起神影院在线观看麻烦/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美女视频一区/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

王均金委員:對金融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提出6項建議

觀點付珊珊 2024-03-08 09:40:11 來源:中房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

??今年是全國政協委員、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第17次參加全國兩會。

??在過去16年兩會征程中,王均金歷任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兩屆全國政協委員。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每次參加全國兩會,王均金都認真聽取并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兩高”工作報告等,重點圍繞民航改革、精準扶貧、教育科創等方面建言獻策。

??王均金曾在采訪中表示,兩會召開前,一定要看過去一年的統計年鑒、財政數據,了解宏觀經濟、綠色節能減排情況。

??今年兩會,除了慣常關注民航行業和民營經濟發展,他還提交了一份《關于制定系列金融等政策促進房地產穩健發展的提案》。這是近幾年王均金首次在全國兩會上對房地產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王均金提到,2023年,在“防風險、保民生、促消費”目標驅動之下,取消區域限購、降低首付比例、調降房貸利率等政策接踵而至,各地共計出臺700余次房地產優化政策,力促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但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房地產各項數據都呈現萎縮狀況,加上悲觀的市場情緒,對房地產市場恢復構成一定壓力。

??“房地產仍是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在穩增長、促就業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眾多房地產企業出現集中暴雷的情況。”王均金認為,在“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的大背景下,短期內需要制定系列金融等方案促進房地產行業穩健發展。

??為此,他提出6點建議:

??金融機構平等對待房地產企業融資需求

??金融機構要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過去一年,為了改善房企流動性風險,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碼,信貸、債權、股權“三箭齊發”,在阻斷房企風險蔓延、緩解民營企業信用收縮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具體落實中,存在國企、民企不一視同仁的情況,需要進一步落實平等融資政策。另外從需求端,金融機構需要進一步通過推動住房抵押貸款利率市場化,緩解居民購房的償債負擔、穩定購房需求,以確保房地產銷售不過度下滑,提供新的現金流支撐房企償債能力。

??通過“貼息+REITs”模式盤活沉淀資產

??在化解房企債務風險的同時增加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供給。借助金融市場,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把房地產企業的部分沉淀資產轉化為具有準公共資產屬性的公共住房,這樣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房地產企業面臨的債務壓力,同時也能增加地方政府的公共住房供給,如此既能激活現有市場上的存量房源,又能避免重復建設浪費資源,形成良性循環。

??地方政府建立城市公共住房基金,合理盤活存量房產

??地方政府積極發揮主體作用,篩選、推送城市確定支持項目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評估后選擇有足額抵押物的項目滿足合理融資需求(俗稱白名單)。由于房產銷售下降和開發主體的債務危機,各城市均存在大量由于缺少建設資金而停建項目,這些項目對上下游產業造成非常巨大的傷害,推動這些白名單項目建設完工,對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及對房地產相關產業減少陣痛作用巨大。但是由于這一年來房產銷售的下滑,這些在建項目未來銷售去化預期較難評估,銀行還款周期拉長,如期還款的不確定性依然是銀行提供項目融資的最大瓶頸。建議各地政府再配套出臺相關政策,建立類似城市公共住房基金(公司),針對未能在合理期限內市場化去化變現,影響銀行貸款還本付息的項目,按照政府審核成本價,低價收購現房,這樣既能增加城市租賃住房,也能打通白名單項目的資金鏈閉環,有利于銀行融資循環良性發展。

??設立住房金融互助機構支持新市民購買住房

??為沒有戶籍和自有住房,但長期在該城市工作的打工者發放“長期工作簽證”,以此作為新市民的身份,并為這類新市民提供住房購買力支持。可考慮設立針對新市民的住房金融互助機構,該類機構采取股份制公司形式,保持多家競爭的市場格局,資金來源于新市民的低息存款和政府貼息債券,資金用途是針對新市民的低息貸款,貸款額度與新市民的存款時間和數量掛鉤。

??保障金融機構的權益促進貸款積極性

??強化預售資金監管機制保障。因各地監管尺度不一,矯枉過正的情況較為普遍。建議引入市場化機制,尤其是信托機制,起到財產隔離功能。從而使監管資金不能被統籌用于開發商在本地的其他項目。

??抓好“一城一策”供需土地與房源規劃管理

??排查存量房源和已供土地、未來開發量以及市場需求。如果市場存量很多,要控制好供地節奏,做到房源和土地供應平衡,消費者一旦知道政府未來會控制土地供應,購房就不會再持觀望態度,有助于房地產市場的恢復。

原創 宏觀 政策 市場 公司 土地 觀點 金融 海外 產業鏈
2024-03-08 更多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數環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