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許倩 2024-03-06 10:14:20 來源:中房報
??房地產是經濟問題、民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歷來是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焦點之一。
??3月5日上午9時,熱烈而莊重的《歡迎進行曲》在人民大會堂響起,備受矚目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這也是李強總理的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簡明而務實,處處響應民生。
??今年中國經濟發展目標是國內外最為關注的問題。“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李強說,“實現今年預期目標并非易事, 需要政策聚焦發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齊心協力。”
??對于房地產工作,本次政府工作報告著墨頗多,且將其放在“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大框架之下,足見穩房地產之迫切性及中央高度重視。“風險”二字也成為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李強表示,堅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69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柴米油鹽到就業醫保,從孩子上學到畢業生就業,從農民工進城到落戶、買房,從城中村改造到鄉村振興,背后是民之所盼,是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風險
??在回顧2023年工作時,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罕見提及房地產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表述:過去一年,外需下滑和內需不足碰頭,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并存,一些地方的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隱患凸顯,部分地區遭受洪澇、臺風、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
??“在這種情況下,政策抉擇和工作推進面臨的兩難多難問題明顯增加。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不僅實現了全年預期發展目標,許多方面還出現積極向好變化。”李強表示。
??其中一個向好變化是,“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圍繞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延續優化一批階段性政策,及時推出一批新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
??這其中特別肯定了新一輪房地產政策效果。“過去一年,因城施策優化房地產調控,推動降低房貸成本,積極推進保交樓工作,制定實施一攬子化解地方債務方案,分類處置金融風險,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李強說。
??一位房地產權威人士對此分析說,政府工作報告這樣評價房地產調控是公允的、到位的,房地產在國際國內經濟大勢的背景之下,價格、結構基本合理,尤其是沒有出現國際上一些人認為的所謂“泡沫破滅”,這是了不起的事情,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情況及其重要程度。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國際循環存在干擾,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李強表示。
??2024年,“堅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李強指出。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穩妥有序處置風險隱患”方面,2024年政策發力點包括: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解讀認為,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是“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妥有序處置風險隱患”,意味著房地產領域風險點正在加大化解,防止蔓延到全行業和穩健經營的企業,必須要將一個一個風險點特別是房企債務違約風險有序處置,包括企業自救、債務重組、收并購、破產清算等,避免風險無序蔓延導致爆發系統性風險。
??今年是樓市修復年,也是改革年
??對于房地產,一個變化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房地產新發展模式”的表述,被放在了“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大框架下的“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中。
??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表述: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這意味著,不同于2023年金融支持房地產政策工具的使用,2024年,房地產政策將從源頭上的模式、制度和機制入手,依靠發展新模式、長效機制穩房地產。
??“這就需要完善商品房相關基礎性制度,也就是在‘人房地錢’要素配置和良性循環。”李宇嘉說。人的因素就是需求摸排、以需定建;房的因素就根據需求摸查,建立配租和配售組成的保障體系,建立“保障+市場”的平衡體系;地的因素就是以人和房的因素,決定地的供應,要實現低成本、職住平衡、配套完善的組合;錢的因素就是根據房屋和土地供應分析項目供應,資金來源,包括融資對接機制下的貸款資金、保障房項目清單制下的公共資金、市場資金等。“這些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已經作出部署,如2月27日,發布了《關于做好住房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提到了住房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是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
??成都市城市建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馮波認為,還應該包括商品房銷售制度和商品房按揭制度,可以在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提高預售條件、逐步推進現房銷售等方面進一步加強規范;進一步優化商品房按揭貸款發放程序和節點,明確按揭貸款資金監管等要求,有效降低購房人購買預售商品房風險。
??“可以預期的是,2024年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是修復年,也是改革年。一方面包括因城施策措施的不斷實施、宏觀經濟的持續向好以及保交樓措施的積極落地,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修復趨勢,另一方面,基礎性制度的完善和新發展模式的加快構建,對中國房地產和經濟的長期發展也將構成持續支撐。”中信建投證券首席分析師竺勁表示。
??新型城鎮化預計會出利好措施
??2023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6.2%,這顯示了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進一步放寬放開城市落戶條件,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空間和潛力巨大。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2024年,“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
??具體內容包括: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讓有意愿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培育發展縣域經濟,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縣城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網,推動解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停車等難題,加強無障礙、適老化設施建設,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
??這些舉措也意味著,以往借由城鎮化大規模推動新增建設的時代結束,進入存量盤活和利用的新時期,進入到根據人的需求進行精細化修補及社區治理的新時期。以人為本,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今年的城市更新應該會有新意,城中村改造的進程會加快,估計這方面的推進和發展還會出利好政策,比如資金方面加大創新和力度。”一位房地產觀察人士認為。
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024-03-06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城市屬地責任,高質量完成保交樓任務。近期到期美元債能否償付?萬科回應了
2024-03-063月5日,萬科方面回應稱,美元債VNKRLE 5.35 03/11/24(XS1917548247)所有資金已經到位,償債工作在有序鋪排中。劃重點!政府工作報告定調房地產:既要發展,又要安全
2024-03-05優化房地產政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2023年河北省住房公積金繳存942.59億元,幫助8.77萬繳存職工購房
2024-03-052023年,全省住房公積金繳存942.59億元,提取679.21億元,幫助8.77萬繳存職工購房,涉及金額445.25億元。住建部:加快推動保障性住房項目開工建設
2024-03-04強力推進保障性住房項目開工,按照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標準把保障性住房建設成“好房子”。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速落地中
2024-03-01已取得初步進展。對2024年房地產行業走向,機構這樣預判
2024-02-29政策走向如何?市場又會出現哪些變化?央行:加大對五大重點領域的資金支持
2024-02-28用好用足貨幣政策工具,做好審貸放貸、資金申報和存續期管理。
- 10:09
- 10:00
- 09:53
- 09:51
- 09:42
- 09:09
- 09:08
- 08:52
- 2024-03-05 12:57:32
- 2024-03-05 11:29:56
- 2024-03-05 11:24:15
- 2024-03-05 11:05:54
- 2024-03-05 10:57:13
- 2024-03-05 10:54:57
- 2024-03-05 10:51:44
- 2024-03-05 10:35:22
- 2024-03-05 10:26:13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