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康為 2024-04-23 09:26:04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4月22日,鄂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多部門在官網發布了一系列促進城鎮化和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措施,包括優化房屋征收安置政策、優化房地產項目布局、積極推行團購商品房安置,試點不完全產權安置房辦證等。
??其中,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措施是鼓勵農村居民遷入城市購房。對于那些自愿放棄合法宅基地并拆除相關建筑的農村居民,政府將在他們購買新建商品住房時提供補貼。這些宅基地隨后將歸還給村集體,用于耕地的恢復。
??對此,鄂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表示,該政策的出臺旨在推動就地城鎮化,加強對土地的合理利用,試點探索農民進城后宅基地閑置問題。
??至于宅基地具體補貼細則,該工作人員告知暫時還未出臺,需各區等相關部門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同時,閑置土地用于復耕復墾還要考慮成片開發和算經濟賬。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包括吉林省延吉、湖北省黃岡、貴州省遵義、安徽省潛山、黑龍江省佳木斯等地均出臺了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的相關政策。
??同策研究院的研究總監宋紅衛分析稱,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對于加快推動城鎮化有促進作用,特別是人地掛鉤的地票制度,不僅有利于土地紅線的控制,在增加城鎮建設用地同時,還同比例增加了農村復墾農地。
??根據鄂州市統計局公報,2023年該市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6.6%;商品房銷售面積142.46萬平方米,增長1.3%;實現商品房銷售額74.58億元,下降21.1%。
??而鄂州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6.97萬人,其中,城鎮71.37萬人,鄉村35.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6‰;而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7.12萬人,其中,城鎮71.90萬人,鄉村35.2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轉跌為-2.0‰。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7.22萬人,僅增長了0.1萬。
??“促進農民向城市遷移購置房產的策略,既是為了緩解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壓力,釋放農民的購房潛力,也是為了通過住房吸引人口,減輕當地城鎮化率偏低和人口外流的問題。”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然而,這種試點探索政策需要從長遠角度進行考量,在處理與農民相關的事務時,我們必須更加細致周到,一方面,需要解決農民在城市中的就業問題,確保他們能夠穩定地居住下來;另一方面,也要保護農民的農業相關權益,比如保留他們申請宅基地的權利。如果他們在城市中遇到困難,還能回到農村繼續務農。這樣的發展模式才是持久和長遠的。
2024年三月房地產大事件盤點
2024-04-22回顧,是為了更好的前行!長沙全面放松限購,推動住房“以舊換新”
2024-04-19有利于充分釋放市場潛力,加強新房、二手房市場聯動,有利于全市房地產市場穩中向好。央行: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有所上升
2024-04-193月末,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長4.9%,比上年末高0.6個百分點。一季度累計增加6727億元,新增額高于上年同期。報告|一線城市“老破小”二手房價格泡沫基本消除
2024-04-18新房成交筑底,二手房呈復蘇態勢。3月全國70城房價出爐,各線城市環比降幅有所收窄
2024-04-17市場或維持慢節奏修復態勢。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市場仍處在調整過程中
2024-04-17支持房地產穩定發展政策措施效果還在持續顯現。最新數據|新房銷售降幅收窄,市場復蘇進程仍需夯實
2024-04-16供給端壓力略大,總體處于低位,需求端開始有小復蘇體現。央行:持續有效防控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2024-04-16持續完善風險處置機制,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構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09:23
- 09:02
- 08:57
- 08:49
- 08:47
- 08:39
- 2024-04-22 12:18:27
- 2024-04-22 12:10:27
- 2024-04-22 11:59:48
- 2024-04-22 11:57:48
- 2024-04-22 11:41:33
- 2024-04-22 11:30:07
- 2024-04-22 11:19:54
- 2024-04-22 11:15:01
- 2024-04-22 11:04:51
- 2024-04-22 11:03:39
- 2024-04-22 10:15:10
- 2024-04-22 09:59:22
- 2024-04-22 09:58:08
- 2024-04-22 09:42:15
- 2024-04-22 09:33:43
- 2024-04-22 09:33:05
- 2024-04-22 09:28:02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