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兔午夜起神影院在线观看麻烦/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美女视频一区/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

房協專區 > 歷史消息
石連革: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齊河新模式   

 2015-10-11 08:50:16 來源:中房網

掃描二維碼分享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縣長石連革演講

    石連革: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生態文明發展的問題。下面,我結合齊河近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以“以人居共建示范城市為支撐,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幸福齊河”為題,談一下自己幾點不成熟的想法。不當之處,還請給予批評指正。

    齊河縣位于山東省德州市最南端,與省會濟南隔黃河相望,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萬;轄13個鄉鎮、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和1個高鐵樞紐經濟協作區。齊河歷史悠久,人文璀璨。春秋時為齊國正卿晏嬰采邑,最早的齊長城在齊河境內穿過,存有龍山文化遺址、晏嬰祠、東漢古墓等古跡,是一個有著厚重底蘊和燦爛文化的千年古縣。齊河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4年誕生了魯西北第一個中共黨支部。自古人才輩出,是著名愛國將領左寶貴、全國勞模時傳祥、“舍己救人模范軍官”孟祥斌的家鄉。

    齊河區位優越,交通發達。居于京滬經濟走廊和黃河生態走廊的交匯處、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西部經濟隆起帶“一圈一帶”戰略規劃的緊密圈層和核心地帶,境內交通密集度在全國縣市領先,有4條鐵路、4條高速公路、5條國省道和8個高速出入口,是濟南半小時生活圈的重要節點城市。齊河資源豐富,生態良好。境內沿黃河62.5公里,水網體系完善。地下富含煤、石油、石英、優質礦泉水等能源,溫泉覆蓋面積占到全縣總面積的85%,森林覆蓋率達到47.2%,被譽為“黃河水鄉、生態齊河”。

    齊河搶抓新型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黃金期,用好山東省“一圈一帶”和德州市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機遇,以小康齊河建設為統領,以8-10年實現全域城鎮化為目標,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以城鄉一體為目標、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四化同步為動力、以產業發展為支撐的“就地就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縣域城鎮化”新路徑,推動了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先后獲得“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縣”、“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山東省綠化模范先進縣”、“山東省級園林城市”“山東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試點縣”等榮譽稱號。2014年,我縣成功晉級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雙百強”,是山東省近四年來唯一新晉的一個縣。

    在2013年11月,我縣被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人居環境委員會授予中國人居共建示范城市,人居委領導、專家經過多次調查和研討,為我縣量身訂做了《齊河人居環境共建示范城市指標體系》。2014年9月第七屆中國人居環境高峰論壇在我縣順利召開,全國首家中小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研究基地同步在齊河落地,為齊河的新型城鎮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資源儲備。

    一、主要做法。

    (一)堅持與時俱進,探索遵循規律、契合縣情的發展路徑。城鎮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們在準確把握城鎮化發展規律、科學審視縣情的基礎上,通過認真研究、全面分析,我們提出了全縣城鎮化發展的總體思路:即緊緊抓住“一圈一帶”戰略機遇,把對接濟南作為主攻方向,堅持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城鄉統籌、服務均等、生態文明,努力建設高端產業城市、優質旅游城市、歷史文化城市、生態宜居城市,促進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著力打造富有雄厚實力、充滿生機活力、獨具特色魅力的省會北城,用8年左右時間實現全域城鎮化,為做好今后一個時期的城鎮化工作明確了方向和路徑。為此,我們在全省率先發布了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紅皮書,這一時間比全國提前了三年,比省市提前了一年。

    (二)堅持頂層設計,打造城鄉一體、多元支撐的空間布局。城市是凝固的藝術,一旦成型便難以改動。尤其是現代城市,必須立足當前、面向未來,做好打基礎、立長遠的工作。為此,我們在德州市率先啟動了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建成了全省第一家縣級城鎮化規劃展館,明確了縣鄉村三級城鎮化建設的重點:縣級層面,主要發展以縣城駐地為主導的全功能現代城市,到“十三五”末城區人口達到30萬,重點打造主城區、城南新區、黃河北展區三大板塊;鄉鎮層面,在15個鄉鎮(街道)中選擇了5個區位和產業優勢明顯、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鎮作為中心鎮來打造,其他10個鎮按照兩年大變樣的要求來建設;農村層面,我們規劃了100個5000人左右的農村新型社區,引導農民就地城鎮化,構建起城區、小城鎮和農村社區層次分明、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同時,我們按照“省會北城”的定位,對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現代城鎮體系規劃、城鎮化發展規劃等進行了修編,聘請國家級規劃設計院編制完善了路、水、電、氣、暖等八大基礎設施規劃和新型工業、文化旅游業、現代農業等現代產業規劃40多項,形成了全域統一布局、一張網絡集中管理的運行模式,被山東省政府列為四個“多規合一”試點縣之一。

    (三)堅持統籌城鄉,構建梯次推進、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齊河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較為突出,人口、土地、資本等資源從農村到城市單向流動明顯,城市對農村反哺力度不夠。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實施了“縣城2-3年大變樣、鄉鎮1-2年大變樣”工程,不斷優化城鎮化發展結構,提升城鎮的綜合承載力、集聚力和輻射力,以此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一是強化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啟動了中心城區四大片區改造、城南新區“一場、一湖、兩河、兩園、三館”工程,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48平方公里,城市形象顯著提升。大力發展面向濟南的高端地產業,房地產年可售面積達到150多萬平方米。縣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拓展到80平方公里,高標準實現了“九通一平”,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15位,總量和規模已經達到了國家級開發區標準。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以對接省會為重點,規劃實施了濟齊黃河大橋、“三環六縱八橫”大交通網、齊河至濟南西客站現代有軌電車等興齊十大工程,全部竣工后,將真正實現濟齊無縫隙對接。

    二是強化小城鎮的示范作用。按照規模適度、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的原則,探索實施了資源帶動型、工業帶動型、商貿物流帶動型、現代農業帶動型、旅游服務型等五種類型的小城鎮建設模式,以此帶動全縣鄉鎮駐地建設全面鋪開。三年來,共實施小城鎮建設工程500項,完成投資60多億元,潘店鎮、趙官鎮被評為國家級重點鎮,華店鎮、表白寺鎮兩年可實現全域城鎮化。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的全面提升,吸引了3萬多農村群眾到鎮區購房、置業、務工,每年貢獻城鎮化率1.5個百分點。

    三是強化農村社區的基礎支撐作用。“兩區同建”是德州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一種模式創新,為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范例,這一做法兩次得到李克強總理的批示,2014年7月份他又到德州專程視察。我們齊河是德州市“兩區同建”最具典型的代表,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起步早。2008年以來,在山東省率先落實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啟動建設了李官、華中、南北等一批社區,帶動了全省社區建設的全面鋪開;規模大。全縣1016個行政村合并為100個大社區,規模都在5000人以上;配套全:按照“五化八通八有”(五化:硬化、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八通:通水、通電、通暖、通氣、通油路、通寬帶、通電話、通有線電視;八有:有幼兒園、小學、敬老院、衛生室、警務室、超市、中心廣場、社區服務中心)標準,建成入住社區全部配套建設了服務中心、衛生室、學校、警務室、供氣及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社區公共服務全覆蓋,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城里人生活。

    (四)堅持產城融合,培育特色鮮明、集約發展的產業格局。產業是城鎮化的根本動力,城鎮建得再漂亮也只是一座“空城”。我們堅持把產業發展與城鎮建設有機結合,培植起了冶金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煤及高端化工、高新技術、食品醫藥、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產業集群,實現了產城融合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新型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414家,可口可樂、中海油等世界、全國500強企業先后落戶,被評為中國新興機械裝備城、新能源汽車制造城。

    二是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業上,啟動了63平方公里的省級旅游度假區—黃河國際生態城開發建設,加快推動黃河生態文化旅游大觀園、黃河水鄉濕地公園等一批重點旅游項目,泉城海洋極地世界、泉城歐樂堡夢幻世界建成營業。2014年實現旅游收入26億元,今年有望進入全省旅游十強縣;現代物流業上,培植了中國鐵路山東省會物流城、普洛斯等九大物流基地,京東商城、海爾集團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齊河通用機場項目獲山東省政府批準,全國首批建設的濟南通航空管信息服務站在我縣建成運營,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輻射全國的濟北大物流格局。電子商務業上,全力打造“互聯網+”電子商務產業園,北京漫游世紀齊河e谷孵化器等12家“互聯網+”企業正式簽約。建成了全省首家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淘寶“千縣萬村”工程成功落戶,計劃用兩年時間打造全省電子商務第一縣。

    三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認真落實國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求,著力提高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水平。連續三年蟬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食用菌年產量22萬噸,是全省食用菌十大主產縣之一,特別是糧食生產實現“十三連增”,連年刷新大面積小麥玉米高產紀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同志就我縣農業工作進行了視察指導,給予充分肯定。

    (五)堅持以人為本,營造環境友好、宜居宜業的民生環境。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城鎮化,我們始終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城鎮化建設的具體實踐中,著力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群眾的多元化需求。一是實施生態宜居工程。實施“消霾、凈水、增綠、除味、治臟”五大生態工程,建成了山東省標準最高的潛表流人工濕地,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9.8平方米,形成了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清新的生態宜居環境;同時,我們以創建全國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為抓手,運用信息化、智慧化、機械化、網絡化等現代化手段,不斷提高城鄉管理效率和精準程度,實現了城市數字化管理和城鄉環衛保潔全覆蓋;二是實施惠民安民工程。多年來,我們堅持每年將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業,大力加強社會事業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此外,我們積極探索與城鎮化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就業模式,加強對農民工、殘疾人、退伍軍人、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等群體的就業指導,加強農民素質和技能培訓,為城鎮化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二、主要成效。

    (一)極大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兩區同建改變了農民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農民居住樓房化、生活城鎮化,農村變社區、農民變居民,居住環境越來越好,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同時,農民眼界更加開闊,對外交往越來越多,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努力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轉變,為我縣2017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深刻變革了農村生產方式。通過實施農村土地流轉,使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整合了土地資源,加快了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讓更多農民從狹小的生產空間中解放出來,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轉變為產業工人。目前,全縣農村社區已流轉土地38萬畝,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0多萬人,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同時,城鎮化也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提供了有利契機,社區建設凈增土地復墾后可作為集體資產以出租、入股等形式增加集體收入,集體建設用地可以流轉給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起農村集體收入長效增長機制。目前,全縣百畝以上種糧大戶162個、專業合作社1236家、家庭農場151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227家,打造了食用菌、五彩花生、黃河三寶等多個特色品牌。比如,我縣李官社區通過舊村址復墾建成產業園區,引進了4個農業產業化項目,集體經濟年增收30萬元以上。社區拿出新增的集體收入,為社區群眾統一繳納了新農合保險、養老保險、水費等各項費用,每年為70歲以上老人和困難戶發放補助金。

    (三)有效拉動了農村消費市場。兩區同建提升了農村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刺激了對水泥、鋼鐵、建材、家電、家具、裝修、運輸等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使兩區同建成為化解過剩產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據初步測算,每戶住房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實現二、三產業增加值11.9萬元,其中,建筑業增加值6.1萬元,拉動工業實現增加值3.6萬元,拉動批發、零售、餐飲、交通運輸和租賃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2萬元。

    三、幾點啟示。

    (一)必須尊重群眾意愿,突出人的主體地位。新型城鎮化建設,政府是組織者,群眾是參與者。建不建、怎么建,都應該交給群眾決策,由群眾說了算,不搞政府包辦、不搞一刀切。在社區選址、樓房樣式、戶型設計、面積大小等方面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堅持依法依規操作,在拆遷補償、新房安置等方面全程公開透明,陽光操作,確保農民利益。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始終著眼城鄉一體發展和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充分考慮城鎮人口、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服務配套均等化,提升城鎮承載力,為推進“人的城鎮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必須強化市場化運作。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了旺盛的投資需求,保障城鎮化建設資金不能單靠地方財政,更不能盲目舉債“攤大餅”。我們堅持運用市場手段推進兩區同建,采取商業開發、企業和社區聯建、PPP模式等,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資金,實現了新型城鎮化資金市場化募集。同時,利用國家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將置換出的土地指標全縣統籌,獲取土地級差收益,專項用于社區建設,最大限度解決了建設資金的來源問題。

    (三)必須堅持特色發展。在社區建設上,我們保留了北方傳統村落獨有的田園風光,每個社區都有一片樹林、一方水塘、一個廣場,使入住的農民看得見樹、望得見水,聽得見蟬叫蛙鳴,記得住鄉愁。在產業培植上,我們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原則,形成了大黃食用菌、安頭五彩花生、馬集水產養殖等一批鄉鎮特色產業。在城市建設上,我們突出對龍山文化、黃河文化、晏子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斷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打造了“厚德重義、開放包容、務實創新、拼搏爭先”的城市精神和“大義齊河”品牌,城市的親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斷增強。

    展望未來:“十三五”期間,我縣的濟齊黃河大橋、長清黃河大橋、京臺高速309出口、濟鄭、太青高鐵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及以東盟現代城、齊魯文化大觀園、晏子湖景區、齊魯醫療城為代表的旅游養老保健休閑項目,以中國北車齊河基地、表白寺動車檢修裝備基地、金能科技、萊鋼永鋒潘店工業園、中鐵省會物流城、喜特恩特等項目為代表的新型產業集群等一大批項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將為“宜居、宜業、宜游”的齊河再添新活力,再增新潛力。

    在此,我也代表齊河縣委、縣政府,誠摯邀請在座的各位領導、來賓多去齊河指導工作;也歡迎更多的企業家參與齊河“中國中小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研究基地”的建設工作,參與齊河的各項開發建設工作。齊河無論從城市軟環境建設和硬件條件建設上,將為廣大的企業家和城市建設者提供寬松優越的市場環境。我們將在鞏固現有改革成果的基礎上,依靠社會各界力量,努力建設“小康齊河、幸福齊河”,為全國中小城市建設探索更多有益的實踐經驗和模式。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石縣長精采的分享。齊河在城鎮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了黨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成績可以說有目共睹。再次,讓我們掌聲送給齊河!

    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到今天上午論壇的重要議程——盤錦大洼中國人居環境共建示范城市的啟動儀式現在開始!掌聲有請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副會長童悅仲宣讀《關于接受大洼縣為“中國人居環境共建示范城市”的決定》!

 

返回頂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