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 09:03:12來源:中房網
??近年來,不斷重復出現的霧霾天氣極大地破壞了人們正常享受生活的心情,加之環境污染、人多喧嘩、道路擁堵等各種“城市病”的出現,讓原本匆忙的都市人生更加的不堪重負。由此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關注人居環境問題,同時也把視角回歸到之前曾經生活過多年的傳統村落上。
??“人居環境在農耕文明歷史悠久的中國其實并不是一個新課題,自古就有,尤其在遍布大江南北的傳統村落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只不過因為受之前過度追求GDP的粗放型城鎮化發展路徑影響,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因過于迷戀城市生活的種種便利而忽視了人居環境之于生活、生命的重要性。”為此,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專家組組長開彥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當下國家正在大力進行的生態文明建設及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事業,無不是對人居環境價值的再發現,對過去錯誤發展思路的再反思。
??中國建設報:據我了解,你在人居環境問題上一直很有研究,對于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而言,人居環境包含哪些內容?
??開彥:人居環境包含經濟、社會、環境、人文、生態等多方面內容,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課題,作為大家都在共同追求的目標,早已引起全世界共同的關注。同時,人居環境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一種科學發展觀,更是人類經濟社會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不光體現在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問題上,在其他經濟建設領域,人居環境都一樣在強調“融貫”和“綜合”以及“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其中,“融貫”是指從要具體的建設實際出發,以存在的具體問題為中心,主動地從相關學科中吸取智慧,有意識的尋找城鄉人居環境發展的新范式,不斷地推進學科的發展;“綜合”則是根據各種要素綜合去的考慮,把包括自然、人類、社會、建筑、支撐系統在內的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從生態、文化、社會、技術等各個方面,對人類聚居問題進行系統性、綜合性研究。
??就傳統村落的人居環境而言,它實際上包括經濟發展問題,社會發展問題,歷史問題,生態問題,民俗問題,地理問題等等在內的多個學科。
??中國建設報:正如你所言,傳統村落的人居環境問題綜合性很強,同時地域性也很強,在具體的保護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開彥:整體而言,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傳統村落代表的都是某個地域獨特的歷史文化,所以在“千城一面”的當下中國才凸現出了其不同尋常的價值。因此,在對傳統村落的人居環境進行保護發展時,一定要要因地制宜、分門別類,不可再重蹈之前“一刀切”的覆轍。
??比如城鄉結合部的一些傳統村落注定會與就近城市的發展節奏緊密相連,過快脫離農耕文明、越來越走向現代化是遲早的事,沒有必要過分強調一定要保護它的舊模樣;相反,需要更多關注的是遠離城市核心區的邊際型傳統村落,它們因為交通、地理位置的緣故受城鎮化浪潮洗禮的程度較輕,基本還保留著大量農耕文明繁盛事情的傳統,值得我們珍惜。
??現在的問題是,有關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課題研究成果不少,但由于各地情況不一樣,需求也不一樣,導致很多科研成果遲遲不能規模化應用于具體實際,以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這也是長期以來我國科研體制及理論研究存在的弊病,今后與傳統村落有關的研究成果應更多考慮如何跟具體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中國建設報:自2012年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被正式列為國家戰略并得到中央財政100億元的支持后,眼下不少社會力量都在積極涌入其中,你如何看待這些現象?
??開彥:不論是什么事情,一旦被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總是有利也有弊。就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的現狀而言,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開始關注、重視傳統村落,的確是一件好事,這說明大家在回歸,越來越重視傳統村落所體現的人居環境的重要性。但在保護發展問題上,不能過于急噪,趨利而追之,外來的各種力量過早過多進入傳統村落自身的保護發展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并不一定都是好事。
??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過程中的人居環境建設不能大拆大建,要注重生態保護,去房地產化、旅游化。同時還要防止搞一些花里花哨的新經濟業態破壞了村落原有的經濟形態格局,但需要盡快提高傳統村落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代替之前的粗放型生產方式,提高農生產效益,讓那些40多歲以上的外出打工者愿意重新回到村落里,實現并創造新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只有大力培養“農民工人”,讓傳統村落具備一定的內生動力,再加上中央財政、地方財政的輔助性支持,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才能長遠健康。當村民們有自己的致富路子了,才能更積極地參與到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工作中來,對社會資本也才有更多的吸引力。
??采訪手記:
??需把縣域規劃提升至應有的高度
??“為更好地保護發展好傳統村落的人居環境,我建議有關部門應把縣域規劃提到它應有的高度上來,即由縣一級政府對做整個縣域內經濟社會發展做總體性規劃,在具體落實上,因鄉鎮一級政府最接近生產生活區,最熟悉傳統村落的分布、特征及實際情況,應重點履行保護發展傳統村落的責任。”在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開彥多次提及此觀點。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都很重視大中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這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之時的確很有必要,但經過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來的快速持續發展,我國多數大中城市整體格局已經成型,每年倘若還是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核心放在這些大中城市身上,未免有資源浪費之嫌。
??特別是在社會各個層面對人居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的今天,“以人為本”的人居環境發展觀迫切要求我們要保護好傳統村落里的文化、自然及生態。因此,無論針對小區域的縣域規劃,還是針對大區域的城市圈規劃,都要更接地氣,更符合實際需要,以求得精明增長。(文/中國建設報記者肖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