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5 11:45:16來源:中房網
PM2.5的居高不下,城市霧霾的加劇,使得生活環境及可持續發展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房地產行業也開始探尋新的建筑形式,來適應人類社會變化帶來的居住變化。為建筑披上“綠色外衣”,已經成為當前房地產市場最為流行的行為。建設綠色、低碳城市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打造科技、健康的住宅隨之成為了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專家聲音 綠色建筑理念需要產業化來實現
早在2012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的《“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要求規劃期末,城鎮新建建筑20%以上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不難看出,是中國住宅產業化不可逆轉的形勢。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原副總建筑師、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專家組組長開彥,作為中國首批從事綠色建筑行業的專家,向記者闡述了其產業化與綠色建筑發展的獨特見解。
“想要做到真正的綠色建筑,把我國目前粗放型的生產方式轉變成產業化的生產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路徑,產業化是綠色建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開彥認為,“我國的建筑量很大,與全世界的建筑量大約相等,但是我們的生產方式還很落后,需要創新改革。”
住宅產業化是指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來建造住宅,是機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產的生產方式升級換代的必然要求,以提高住宅生產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住宅的整體質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目前,產業化問題很受國內外的關注,但是我國的產業化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起步的階段。開彥表示:“我們目前把裝配化作為產業化的追求目標是錯誤的。產業化是一個生產鏈,從建筑設計到產品、材料,要做到標準化、序列化。但是我國目前建筑的生產方式是,櫥柜是木工來做、電是電氣工程師做、煤氣更是在所有裝修都做完后才來做。如果這些東西都可以通過工廠化先做好,然后通過集裝箱運輸,最后完成裝配,這樣裝配的速度就會很快、質量也會很好。”
“我們要做到像生產汽車一樣的生產住宅,像做輪船一樣的設計建筑的空間。未來,如果我國的建筑可以做到產業化,便能更有效的利用資源、能源,達到綠色建筑節能、環保的理念。”開彥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