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15:04:24來源:中房網
一、高鐵時代的異地養老機遇
老齡化社會如此快速地悄然而至,似乎讓我們的政府有些措手不及。其間涌現的巨大商機,卻已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高速鐵路,作為一種更快捷的交通方式,把更遠的城市拉近,重塑著城市與城市間的資源關系。對于我們的異地養老開發,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近距離異地養老,省錢常是首要因素
北京人到河北燕郊、固安,上海人到江蘇花橋、太倉,就是典型的近距離異地養老。這些異地城鎮緊鄰大都市邊緣,前去養老者往往看中的是其房價和生活成本較低。有一篇介紹上海周邊異地養老的文章中如此寫到:……上海等大城市的“異地養老”依然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因為與外國人不同,中國人更多的還是習慣于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不過,異地低廉的房價,對經濟不太富裕的老年人來說,還是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太倉
燕郊與北京通州一河之隔,距離北京CBD僅30公里,公交車走高速公路半個小時車程,房價比通州便宜近一半。太倉距上海嘉定僅6公里,距上海市中心44公里,房價比嘉定便宜一半。雖然近距離異地養老,也有品質不錯的項目,例如位于昆山花橋鎮的綠地21城孝賢坊,但價格仍然是最大賣點。
遠距離飛行的高端異地養老,追求更好生活是核心
從北京到燕郊,從上海到太倉,開車一小時即到,坐公交單程北京十元以內,上海也不過十元左右,胡同大媽估計也表示毫無壓力。而從東北的黑龍江到海南島養老,坐飛機也要六七個小時,單程費用數千元,非富足之家恐怕不會消費。
有差別的不只是距離,兩者的訴求邏輯也迥然不同。低端異地養老,離城外出,是換取比城里更低的養老支出。高端異地養老,不惜一擲千金,追求的卻是比現狀更好的生活。
高端異地養老的老人,經濟較為富足。要吸引其離開自己熟悉的大城市,到異地養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才行。海南三亞無疑是最突出的代表,有著中國獨一無二的熱帶氣候,每年冬天吸引了大批北方客。而且越是寒冷地帶如黑龍江的客戶,對遙遠的海南越是充滿興趣。于是,每個寒冷的冬天他們都為三亞的航班帶來熱潮。
但高鐵的潛力其實高于飛機。
相比飛機,其實高鐵更適合老年人。
出于航空安全考慮,機場一般在市區數十公里之外。常常是天上飛三個小時,兩頭往返機場還要兩小時。而火車站往往就在城市近處,甚至是在城市中心,奔波距離短。乘坐高鐵的手續辦理也很簡單,進出站比進出空港更從容,子女甚至還可以護送上下車。
高鐵的運行也相對平穩,除非發生意外,正常是一維運動。而飛機起飛、降落、顛簸,會做出三維運動,對老年人的心臟影響更大。現在的高鐵車廂,座位和過道寬大舒適,車窗大,光線亮,這也是受老年人歡迎的。而飛機經濟艙座位擁擠、空間狹小。
高鐵的缺點是速度不如飛機。距離越遠,這種差距越明顯。超過一千公里之后,飛機的速度優勢會表現的更強。但在六百公里以內,也就是兩個小時左右的路程內,高鐵的優勢更為明顯。
高鐵,為養老提供了更大范圍、更多城市的選擇
北方人坐飛機去海南養老,這一看似激動人心的案例,其實有著巨大的不可復制性。
首先,需要花費數千元飛機往返的異地養老,無疑是高端的,高昂的成本過濾了低端異地養老客群。但這樣的養老未免過于高端,在潛在的養老市場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其次,又有幾個地方能有海南這么強的吸引力?海南島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是真的不可替代。如果說我們還有另一個真正不可替代的區域,那就只有西藏了。但西藏的高海拔顯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那可正如進藏驢友所言:“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在傳統燕郊式的近距離異地養老,與海南式的高端遠距離異地養老之間,難道就沒有更好的選擇嗎?高鐵時代的到來,為我們填補了這一空白!
在同樣兩個小時的行程中,高鐵雖然不能像飛機那樣到達一千多公里外,但卻可以把我們送到五六百公里外,而花費只有飛機的三分之一。
在同樣的一個小時行程中,開車走高速公路只能走出一百公里,而乘坐動車卻可到兩三百公里。考慮到我國的高速公路收費、隔些天就跳動的油費,兩者的出行成本基本持平。
而且一條高速鐵路,可把我們帶到多個城市。而機場是單點對單點的,很多中小城市沒有機場。例如,你可以坐高鐵去天津武清或是浙江桐鄉,但坐飛機就沒轍。因此,高鐵網絡把更多的城市拉近,讓人們養老有了更多的去向選擇。
因此,高鐵時代的到來,為中國的異地養老進一步拓寬了空間范圍,也比航空時代進一步放寬了中高端客戶群范圍。高鐵時代,異地養老的市場容量更大,也為養老地產的投資開發帶來了更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