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李葉 2023-12-11 09:41:49 來源:中房報
??首開集團正式迎來第三代“掌門人”。
??12月8日午間,有消息稱,首開集團召開集團會議,宣布新一屆領導班子任命,年滿60歲的首開集團董事長潘利群到齡退休,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謝忠勝接任北京首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當日下午,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向首開集團內部人士確認了上述消息的真實性。隨后,在首開集團官方網站上,領導團隊信息發生變更。
??謝忠勝的“空降”,對外界來說頗為意外。
??公開資料顯示,在此次履新首開集團董事長前,謝忠勝長期任職于北京市國資委,并沒有企業工作的經驗。
??謝忠勝出生于1970年4月,1993年7月參加工作,2009年8月任職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巡視員,2015年10月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
??不過,在他的職業履歷中,有過一段與企業深度打交道的過往。
??彼時,謝忠勝曾任北京市國資委企業改組處(市企業兼并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辦公室)處長,在這個崗位上,要應對的問題通常十分復雜,因此,不僅需要對企業有足夠的了解,更需要有過人的魄力與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任職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期間,謝忠勝多次對北京國企進行走訪調研。今年1月,謝忠勝還陪同北京市國資委主任曾勁一同調研了首開集團的城市更新項目,并聽取了時任首開集團董事長潘利群的工作匯報。
??“空降”董事長背后
??作為北京國資房企,首開集團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極大關注。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梳理過往北京市屬國企的董事長變更情況發現,內部晉升的做法是最常見的,首開集團此前的董事長任命也是基于此。
??首開集團經歷了兩代風格不同的“掌門人”。
??第一代“掌門人”是劉希模,他原是北京天鴻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05年,劉希模在一手促成北京天鴻集團和原城開集團合并重組為首開集團后,任職首開集團董事長。在領導首開集團的10年間,他主張“穩健、不冒進”。2015年,劉希?!靶都讱w田”。
??第二代“掌門人”是潘利群,他曾在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北京城建集團等單位任職。2010年4月,潘利群進入首開集團出任總經理一職。2017年4月,潘利群升任首開集團董事長。在首開集團工作13年的時間里,潘利群表現得更為活躍,一度帶領首開集團走向“北京第一房企”的新高度,也經歷了后期掉隊的彷徨。
??值得注意的是,兩代首開集團董事長也曾是集團下轄上市公司首開股份的董事長。
??因此,市場上曾認為現任北京首開集團總經理、首開股份董事長的李巖極有可能成為首開集團的第三位“掌門人”。
??資料顯示,李巖曾任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2016年,他進入首開集團接替潘利群的總經理一職。2019年8月,李巖接替潘利群出任首開股份董事長。
??新一代“掌門人”并非內部晉升,而是北京市國資委“空降”,也引發外界多種猜測,其中包括公司虧損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
??2023年1月,首開股份預告業績說,預計去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虧損10億~1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虧損30億~35億元。在3個月后正式披露的年報中,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卻變成分別虧損4.6億元和22.7億元。
??業績預告與實際虧損 “變臉”,逃不過交易所的“慧眼”。
??今年7月,首開股份披露稱,公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此后,上交所紀律處分決定書列出了其“兩宗罪”:公司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且未更正;定期報告的財務數據披露不準確。11月22日,首開股份發布關于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
??公司經營決策及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正是董事長李巖,他和總經理趙龍節,時任總會計師容宇都背上了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
??不過,有消息人士稱,李巖無法內部晉升為首開集團黨委書記并非因為這次信息披露違規和業績下滑,而是因為其黨派身份為民主黨派。
??公開信息顯示,李巖于2019年7月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并在2022年7月當選民革北京市第十六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而謝忠勝是199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有30年黨齡。謝忠勝任職的北京市國資委,也是首開集團主管上級單位。
??掉隊的“京城一哥”
??在北京地產圈,有一句話叫“一部首開史,半座北京城”。
??成立以來,首開集團先后成功開發了回龍觀文化居住區、方莊小區、望京新城等規模超過百萬平方米超大型居住社區,以及大運村、奧運村、國家體育館等一批國家重點項目,累計開發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
??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粗略計算,2010年至2015年,首開股份在北京累計銷售額為906億元,超過北京萬科、首創、保利等房企,成為北京市場龍頭。
??在第二任“掌門”潘利群為主導的階段,首開集團的地產業務迎來更迅猛的發展。
??2016年,潘利群主導后,首開股份提出“根植北京,擴張全國”的戰略。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首開股份來自非北京地區貢獻的收入不斷增加。2016年,來自京外地區的收入為163.4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達55.82%;次年,公司此塊收入計185.8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依舊保持在51.58%。
??在房地產快速增長的幾年里,這一戰略顯然是成功的。
??自2015年開始,首開股份連續4年穩坐北京房地產銷售額冠軍寶座,被稱為“京城地產一哥”。
??時過境遷,在大環境變化后,首開股份在非京地區遭遇挫折?;剡^頭來,越來越多外來房企“進京”,首開股份市場份額也不斷被瓜分,
??2019年,其“京城一哥”地位被中國海外發展替代。據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海外發展以280.9億元成交額躍居北京市場銷冠,首開股份成交金額僅為192.4億元。
??同時,首開股份在2018年跨入千億元陣營后,此后幾年規模增長陷入停滯。
??數據顯示,2018年度,首開股份實現簽約面積377.56萬平方米,同比上升27.97%;實現簽約金額1007.27億元,同比大增46%;2019年實現簽約金額1013.44億元,同比僅增0.61%;2020年,首開股份實現簽約面積381.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8%;實現銷售金額1074.55億元,同比僅增6.03%。2021年,首開股份實現簽約面積392.6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1%;簽約金額1149.07億元,同比增長6.94%。
??對于規模增速放緩,首開股份人士回復稱,公司目前在手項目除重倉北京區域外,其他項目絕大部分位于南方區域的一線、二線城市(包括蘇州、上海、杭州、成都、廈門、福州等地)。近一年多時間,北京包括這些一二線城市受當地嚴格房地產政策管控影響比較大,很難做到放量順銷,導致近年銷售增長較為緩慢。
??2022年,首開股份迎來上市后首次虧損。
??2023年前三季度,虧損持續擴大。報告顯示,首開股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26.4億元,同比增長68.37%;凈利潤虧損30.65億元,虧損同比大增438%。
??在房地產開發業務上,昔日的“京城一哥”已然掉隊了太久。
??尋找新機遇
??當前,尋找新機遇和新高度,是首開集團急需面對的事。
??2019年3月9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首開集團與房地集團重組大會,宣布兩家企業實施合并重組。
??“此次重組是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市屬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舉措?!北本┦袊Y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雙方實施合并重組有利于充分發揮國管中心平臺功能,推動四板市場與新三板等資本市場銜接聯動,積極開展業務創新,擴大服務覆蓋范圍,促進北京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此外,重組還有利于進一步搭建市屬國有企業與中關村高科技企業、中小微企業之間緊密聯系的橋梁,支持中關村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推動國有企業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
??在城市更新成為新風口的當下,首開集團也正積極把握機會。
??2021年,北京印發《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對城市建成區(規劃基本實現地區)城市空間形態和城市功能的持續完善和優化調整,小規模、漸進式、可持續的更新。2022年4月,北京再一次發文《關于進一步加強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規劃建設管理的實施辦法》,強調“到2035年,北京一綠地區要確保全面實現城市化”。
??值得注意的是,“首開經驗”“勁松模式”被北京市寫入了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建議、北京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以及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
??今年8月1日,首開股份在回復投資者提問表示,公司過往在北京參與了多個棚改項目,現正積極研判最新的城中村改造政策內容,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參與未來城中村改造及棚改業務。
??根據首開股份披露,首開股份數個城市更新項目于近幾年內均取得良好進展;2022年長租公寓推廣落地“首開樂尚”品牌,京內外各項目不斷入市運營,其中大興、門頭溝、杭州項目接近滿租。2023年公司繼續深度參與北京“回天計劃”、方莊地區提升改造,推進長租公寓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養老項目持續增加,文投文創項目穩步運營,昌平區LONG街項目更是獲評第二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城市更新正逐漸成長為首開股份傳統地產開發業務外的“第二曲線”。
??巧合的是,今年6月,謝忠勝還參加了LONG街開業典禮。在現場致辭中,謝忠勝表示,把滿足百姓居民的多維度需求作為企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既是國企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也對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眼下,新的發展階段已經到來,謝忠勝被首開集團給予厚望,但也面臨著巨大壓力。
百強房企銷售降幅繼續擴大,12月或迎改善
2023-12-07市場仍處于筑底階段,投資意愿尚無起色。房地產行業調整對地方財政影響如何?財政部回應了
2023-12-06房地產市場下行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帶來的影響可控。上海今年第12批次集中供應樓盤公布:19個項目共5247套房源將上市
2023-12-05本次將上市19個商品住房項目,涉及悅云華庭、云悅名庭、映翠軒、奉發右岸晶邸等,共55.8萬平方米,合計5247套。萬科1-11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431.4億元
2023-12-051~11月,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2209.2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3431.4億元,同比下降9.03%。雅居樂:1-11月實現預售金額約419.2億元,同比下降31.7%
2023-12-05截至2023年11月末,雅居樂集團累計實現預售金額約419.2億元,同比下降31.7%;對應銷售的建筑面積為281.2萬平方米,平均價為每平方米14910元。正榮地產1-11月實現合約銷售額144.81億元
2023-12-052023年1-11月,正榮地產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為144.81億元,合約銷售建筑面積約為96.17萬平方米。中南建設1-11月合同銷售額380.5億元,同比減少逾三成
2023-12-051-11月,中南建設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80.5億元,銷售面積319.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33.5%和34.3%。郵儲銀行與八家房企開展一對一座談
2023-12-05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