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楊科偉、李詩昀 2024-05-28 15:10:09
- 城市:上海
- 發布時間:2024-05-28
- 報告類型:政策分析
- 發布機構:克而瑞
??導語
??上海此時出臺新政用意為何?預計會收獲怎樣的效果?
??5月27日,上海大幅調整限購、限貸、公積金等政策,政策松綁力度達到2011年以來最大。上海此時出臺新政用意為何?預計會收獲怎樣的效果?
??01
??上海調降非戶籍限購門檻、首付比、房貸加點
??政策松綁力度達到2011年以來最大
??5月27日,上海出臺新政,大幅調整限購、限貸、公積金等政策。限購:非滬籍購房門檻大幅降低,社保要求由5年改為3年,單身非戶籍由只能買外環外改為可買外環外新房和全域二手房,新城、臨港等社保要求更是降至2年和1年,限購套數多子女家庭增加1套。限貸:首付比例基本接近國家規定的底線,由首套30%、二套50%分別降為20%、35%,房貸利率下限大幅調整,由首套LPR-10BP、二套LPR 30BP降為首套LPR-45BP、二套LPR-5BP,即調整幅度多達0.35個百分點,將明顯降低購房按揭成本。公積金:貸款額度由單方60萬、雙方120萬提高至單方80萬、雙方160萬,最低首付比例也調整至與商貸保持一致。
??此外,在支持國有平臺公司收儲房源、支持困難家庭“以舊換新”、推進“兩舊一村”改造等方面,均有支持性舉措。
??2011年以來,上海住房限購政策僅僅做過幾次微調,比如2021年1月加碼離婚限購和法拍限購,2023年10月以來金山、奉賢、青浦局部松綁限購,2024年1月放松外環外單身限購。除了限購之外,上海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松綁主要集中在2022年以后,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以下三次:2023年9月執行認房不認貸,12月調整普宅標準不再看總價、下調首付比例和房貸LPR加點,以及今年1月允許單身非戶籍人員繳滿5年社保后購買外環外住宅。可以說,527新政是上海2011年以來房地產政策調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力度也超出市場預期。
??調整后,上海的調控政策將比北京、深圳更寬松。目前,除了海南以外,全國僅剩余北上廣深津5個城市還在執行住房限購,新政后上海限購政策已經明顯寬松于買房還要5年社保的北京,限購政策嚴格度基本和深圳持平,但限貸政策比還未落地降首付比的深圳要寬松。
??02
??橫向對比上海樓市韌性猶在
??縱向來看面臨降溫壓力
??相比較北京、南京等其他核心一二線城市,上海樓市整體韌性猶在。體現在:第一,新房成交并未失速,前4月新房成交累計同比降44%,跌幅排在5個重點城市中游位置,5月新房成交低位回升,較4月日均環比增長82%;第二,庫存風險無虞,消化周期在警戒線內,截至4月末,上海狹義庫存面積為772萬平方米,庫存消化周期為12.2個月,低于18個月的警戒線,去庫存壓力要明顯輕于北京、深圳、南京;第三,二手房交易活躍度尚可,表現強于京寧、弱于深杭,前4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累計473萬平方米,在去年的高基數下累計同比也僅下降16%,5月前26天,上海共計成交二手住宅97萬平方米,較4月月均下降19%,回調幅度要小于北京、南京。
??不過上海樓市仍然面臨降溫壓力,開盤平均去化率持續走低,4月已降至35%,非市區平均僅24%。2023年1月以來,上海新房開盤平均去化率由70%以上逐級回落,2024年以來普遍在4成左右徘徊,整體去化表現弱于北京和杭州。且上海市區、郊區項目表現分化,市區項目4月平均去化率為82%,而非市區項目當日平均僅去化24%。外環沿線熱區大虹橋板塊,全面失守,大虹橋在長期高供應下,市場近年來加速下滑。本月華潤虹橋潤璟加推126套入市,當日僅去化8套。
??03
??超預期力度新政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預計來訪、認購、帶看等指標躍升
??參照其他城市,新政后市場活躍度均有所提升。典型如杭州,來訪認購方面,第20周單盤來訪量為160組,環比上漲45%,較4月周均上漲50%;單盤認購量為6.4套,環比漲64%,較4月周均漲19%,部分熱盤再現“社保巨子”。成交方面,尤其是二手房,19周以來成交持續高位運行,且在高基數的情況下保持同比正增長。
??由此我們相信,上海此次超預期力度的樓市新政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尤其是過往被社保要求限制住的非滬籍居民,以及因首付比及房貸利率而趨于觀望的改善客群,將踴躍入市。預計政策成效將率先體現新房的來訪認購端,以及二手房的帶看量等數據層面。
- 12:25
- 12:23
- 12:08
- 10:25
- 10:19
- 10:15
- 10:14
- 10:01
- 10:00
- 09:57
- 09:26
- 09:23
- 08:35
- 08:15
- 08:14
- 08:13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