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4-05-11 09:33:06 來源:克而瑞地產研究
- 城市:全國
- 發布時間:2024-05-11
- 報告類型:政策分析
- 發布機構:克而瑞
??導語
??采用換購模式的城市市場反響相對積極,項目來訪認購有所好轉。
??◎ 文 / 楊科偉、李詩昀
??4月政治局會議定調: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以舊換新”是“去庫存”的政策抓手,目前已經在全國54個城市落地。“以舊換新”通常有哪幾種操作模式?落地效果究竟如何?
??01
??54城支持住房“以舊換新”
意在打通一二手房置換鏈條、助力去庫存
??2023年以來,全國已有超過54個城市發布住房“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居民出售存量住房,換購新建商品房。“以舊換新”意在打通一二手房置換鏈條,促進改善需求釋放。
??同時,“以舊換新”是消化存量房產的政策抓手,響應了政治局會議“去庫存”號召。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房地產: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02
??“以舊換新”五種操作模式
代售模式最為普遍、換購及“舊轉保”覆蓋范圍有限
??各地住房“以舊換新”通常有以下幾種操作模式:
??第一種,代售模式,最為常見,已在上海、深圳等29個城市推行。即房企、中介、購房者簽訂新房認購和二手房優先賣協議,如果在約定周期內二手房成功售出,則新房認購協議生效,反之則協議失效,購房者無需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種,舊房換購模式,南京、鄭州等19城已落地。通常有政府平臺、新房開發商、購房者、住房管理部門四方參與。流程為先由購房者選定意向新房,再由評估機構完成舊房價值評估,之后由住房管理部門完成對存量住房抵押擔保情況的初審,并簽訂四方換新協議,而后由平臺公司收購存量住房,同時購房者與開發商簽訂新房買賣合同,最后再完成一系列登記交接手續。換購模式無疑在“賣舊”上更有效率,但普遍存在:一,試點規模小,無錫、宣城、太倉等多數城市計劃套數都在200套以內;二,舊房要求高,對存量住房的房齡、面積、區位有要求,比如青島就明確規定房齡不能超過10年,珠海華發“以舊換新”活動更是僅針對華發老業主開展;三,換新受限制,一般來說只能購買指定房企的指定項目,可選擇范圍窄。
??第三種,回購收儲模式,重慶、鄭州、蘇州等11個城市已跟進。市屬國企作為運營主體,自籌資金或利用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試點貸款,定向收儲存量新房、二手房項目,收儲房源大多被用來籌集人才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還有一些城市將房源先統一收儲再分批出售,改善市場預期。
??第四種,發放換新補貼,沈陽、蘇州等7城實行。也就是出售舊房并購買新房,可以獲得相應財政補貼。補貼計量方式主要有3種:一是稅費補貼,比如常熟按購房時段補貼50%-80%的契稅,再比如襄陽對已繳增值稅按計稅價格的1.5%給予補貼;二是按新房面積補貼,比如沈陽補貼100元/平方米;三是按套補貼,比如中山不論面積、地段,每套補貼2000元電子消費券。
??第五種,“舊轉保”,由肇慶首創。即國資統租存量房源用于保障性住房運營,和換購模式不同,“舊轉保”并不買斷舊房所有權,而是一次性支付5-10年的租金,對于房源的要求也不低,比如肇慶規定房源面積以40-70平為主、不超過90平方米,優先考慮樓齡較短的房屋。
??當然,也有不少城市同時采用兩種及以上“以舊換新”操作模式,比如蘇州、大連,既鼓勵三方合作代售,也給換新財政補貼,再比如武漢、鄂州、靖江等城市,存量房換購與鼓勵代售購新并行推進。
??03
??換購模式市場反響相對積極
來訪認購有好轉,代售和補貼模式效果不顯
??“以舊換新”推行至今,市場反響究竟如何?調研發現:
??采用換購模式的城市市場反響相對積極,項目來訪認購有所好轉。
??南京,“以舊換新”推出后,五一期間主城及近郊板塊項目來訪量明顯提升,較平日周末增長20%-200%不等,燕子磯、江北部分項目認購量提升50%-200%。
??無錫4月20日啟動“以舊換新”評估工作,截至4月底,首批次已成交25套,成交金額近1億元,試點項目表現好于自然成交。
??鄭州的收購主體城發集團積極反饋,試點首日就有64組存量房源通過初審,如果換購計劃推進順利,預計將釋放100萬平方米新房購置需求。代售模式落地效果平平,多數購房者“只看不買”。典型如深圳,4月中旬綠景白石洲項目啟動“以舊換新”,此后一周的項目來訪量環比上升50%,但認購只增加了1套。
??代售模式效果不顯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賣舊”仍是老大難,二手房普遍交易周期普遍較長,而新房鎖房期一般只有90天,代售并沒有實質性提升二手房流通性,不解決二手房難賣這一核心問題,換新也就無從談起;第二,缺乏行政力量介入,代售類“以舊換新”通常由行業協會發起,開發商、購房者、中介機構三股市場力量主導參與,缺少行政力量牽線搭橋,在信息平臺搭建、交易成本等方面并不具備優勢;第三,老調重彈,市場已經免疫,例如上海,早在2023年已經有部分房企開展過類似的“以舊換新”活動。
??補貼模式效果同樣不明顯。無論是稅費還是按套、按面積補貼,補貼比例通常不會超過新房總價的3%,再參考過往各地購房補貼、契稅補貼的案例,財政補貼對住房銷售的拉動效果并不明顯。
- 09:06
- 08:57
- 08:47
- 2024-05-10 11:55:28
- 2024-05-10 10:29:59
- 2024-05-10 10:18:52
- 2024-05-10 10:08:54
- 2024-05-10 10:05:22
- 2024-05-10 10:02:50
- 2024-05-10 09:58:39
- 2024-05-10 09:53:42
- 2024-05-10 09:37:07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