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2 10:53:05
??2022穩定市場四部曲
??2023繼續寬松提信心
??◎ 文 / 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2年,保交樓成為下半年樓市關鍵詞,中央積極表態疊加提供資金支持,地方積極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多措并舉促進問題項目交付。中央層面,“930”雖有房貸財稅支持政策但力度限于“托而不舉”,兩次政治局會議逐漸打開地方因城施策空間。地方政策從試探性松綁到應出盡出,全年至少295省市出臺595次房地產松綁政策。兩度降準、三次降息以及階段性放寬房貸利率下限仍難驅動居民加杠桿購房,居民信貸修復有限。房企融資政策持續放松,前10月落腳點在于對前期收縮性政策的回收和糾偏,“金融16條”后監管對于房企融資態度發生根本轉變,逐漸轉向保主體。
??展望2023年,中央政策定調將繼續托底,核心目標在于全面落實保交樓,逐步引導房地產市場底部修復。預計中央政策力度仍將相對克制,強力刺激性政策較難落地。地方需求端政策力度有望繼續加碼,其中一線及強二線城市調控政策或將局部放松,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或將全面取消“四限”。房企供給側改革已漸近尾聲,穩信用下優質房企融資環境或將實質性改善,其中股權融資或將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工具。可以期許的是,隨著融資功能逐漸恢復,央國企及優質民企經營將逐漸回歸正軌,出險房企仍將有序出清。
??總 結
??1“保交樓”并列穩民生政策地位提升,央地協力筑牢交付底線
??(本節有刪減)
??中央層面,第一,積極表態,將保交樓上升至政治局會議高度并與穩民生并列。7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這是保交樓首次被寫入政治局會議文件。第二,推出2000億專項借款和2000億再貸款,為保交樓提供資金支持。8月,住建、財政、央行等多部委聯推2000億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截止目前保交樓專項借款資金已基本投放至項目。11月21日,央行表示,將面向6家商業銀行提供2000億元再貸款,為商業銀行提供零成本資金,以鼓勵其支持保交樓工作。地方層面,第一,設立地方專項紓困基金,例如鄭州、南寧、湖北分別設立100億、30億、50億元紓困基金。第二,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支持已售逾期難交付住宅項目建設交付。第三,派遣工作組或建立一對一掛聯幫扶,例如重慶成立房地產問題項目風險化解處置小組,安排房地產專班組跟進項目建設進度,并對項目賬戶資金封閉管理。第四,返還未動工項目土地款,例如贛州經開區根據施工進度返還綠地近4億元土地出讓金用于項目施工建設。第五,優化預售資金監管,對出險企業、問題項目實施差異化管理,例如南京,對于出現資金矛盾苗頭的設立區政府專用強制資金賬戶,相關資金進行強制監管。
??2 中央政治局會議表態漸積極,“930”房貸財稅支持限于“托而不舉”
??(本節有刪減)
??全年兩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及房地產,7月比4月政策定調更積極。首先,兩次會議均強調了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意味著當前房地產政策主基調未變,核心在于穩定市場預期、實現行業軟著陸,而不是刺激市場非理性回暖。其次,地方因城施策空間逐漸打開,從4月“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到7月“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明顯后者賦予了地方更高的自主權。最后,根據當時面臨的現實問題,兩次會議側重點有所區別,4月側重預售資金監管,7月著力強調保交樓。4月面對地方政府預防性收緊預售金監管加劇房企流動性危機,政治局會議著重強調了要優化預售資金監管,即指導地方糾偏過緊的預售資金政策,緩解房企資金壓力。7月停工爛尾風波發酵,政治局會議著力強調保交樓,并將之視為穩民生的重要前提,積極督促地方政府落實城市主體責任。“930”再現房貸財稅刺激,但力度明顯不及2014-15周期的“930”、“330”,由此也可見中央政策意圖限于“托而不舉”。9月29日,央行、銀保監會決定階段性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符合條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決定在2022年底前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新發放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9月30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文支持居民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退稅。2023年12月31日前,對出售自有住房并在1年內重新買房的,對其出售現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予以退稅優惠。表:2022年中央層面重要政策和表態(略)
??3 地方調控從試探性松綁到應放盡放,全年超295省市595次政策放松
??2022年,295省市出臺595次房地產松綁政策。第一,杭州、南京等39城放松限購,適度調降二手房或外圍區域限購條件,寧波、佛山更是全面取消限購。第二,濟南、廈門等111城放松限貸,重慶、長春等超過81個城市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已經降至2成,蘇州、濟南等超54城支持改善性需求釋放,調降二套房首付比例,例如蘇州首付最低30%,鄭州、蘭州等57城執行認房不認貸,促進置換需求入市。第三,廣州、西安等7城放松限價,廣州新房備案價上下浮動空間擴大,西安明確取消二手房指導價發布機制。第四,西安、成都等24城放松限售,更有常州、廊坊等壓力三四線城市全面解除限售。第五,杭州、南京等170城財稅刺激托市,包括減免住房轉讓稅費、發放財政補貼刺激購房需求等。第六,深圳、合肥等243城放松公積金貸款,公積金政策兼具靈活性、多樣性、可操作性強的特征,也最常為地方政府所采用。
??此外,需求端政策優化調整還包括放寬新房搖號、鼓勵棚改房票安置等,供應端舉措包括放松預售取證、放松預售資金監管、放松土拍條件、支持房企融資等。
??一季度,地方房地產政策試探性放松,但力度相對有限,大多是放寬公積金等弱刺激政策。伴隨著鄭州打響二線城市救市第一槍,4月,樓市政策調整頻率明顯加快、力度明顯加大,56城出臺67次新政,典型如南京月內兩度松綁限購。429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兩支持一優化”,明確鼓勵地方完善房地產政策后,5月,因城施策進入高峰期,全國102個省市出臺126次放松政策,政策頻次環比近乎翻番,幾乎相當于前4月政策次數之總和。6-8月,松綁政策步入效果觀察期,政策出臺頻次逐月遞減,濟南、廈門等前期政策收效不及預期的城市,漸進式加碼松綁力度。9月,各地再次迎來政策小高峰、刺激政策應出盡出,以寧波、濟南為代表的強二線加速松綁“四限”,但蘇州、青島等部分強刺激政策遭遇“一日游”,市場下行壓力大的縣市刺激政策應出盡出。進入四季度,地方放松政策頻次下降但力度不減,受到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地方工作重心有所轉移,因城施策進入暫歇期,城市數量和政策頻次三連降,但武漢、廈門、西安等高能級城市占比在提升,且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強。
??4 降準、降息、降利率下限仍難激活購房意愿,居民信貸修復有限
??……略……
??5 房企融資政策持續放松,“金融16條”后轉向保主體
??2022年前10月,房地產融資政策漸進松綁,但落腳點還是在于對前期收縮性政策的回收和糾偏。1月明確并購貸不再計入“三道紅線”,2月保租房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3、4月金融委等六部委積極表態,8月中債增增信支持房企發債,9月監管指示銀行新增6000億房地產融資,10月允許少量涉房企業A股融資。房企融資環境實際改善有限,百家典型房企融資額整體保持低位運行,房企融資難問題仍然較為突出。11月,百家典型房企融資總量為517億元,環比增加24.9%,同比減少33.1%,1-11月100家典型房企融資總量為7189億元,同比減少了43%。隨著多項優化房企融資環境的政策出臺,未來房企的融資規模有可能開始從低谷回升。
??以11月為分水嶺,監管對于房企融資態度發生根本轉變,逐漸轉向保主體。8日,交易商協會表示將繼續推進并擴大“第二支箭”,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融資,11日,央行、銀保監會出臺“金融16條”,注入政策強心劑,12日,三部委發文指導銀行向優質房企開具保函抵頂預售資金,21日證監會發布“新5條”支持房地產股權融資。至此,監管對房企融資態度發生根本轉向,紓困方向從此前“救項目”轉換至“救項目與救企業并存”,房企的融資環境得到優化。
??實操層面,信貸、股權、債券三箭齊發,協力支持優質房企融資。其一,多家銀行向房企提供超3萬億授信,其中萬科、綠城等單企業獲得10家以上銀行超3千億授信額度;其二,8家房企儲架式注冊發行1210億,增信3家民營房企合計發債47億元;其三,20家上市房企披露股權融資意向或計劃,世茂、福星等超過17家房企擬通過定增再融資。
??展 望
??6 中央托底引導地產底部修復,首要是落實保交樓穩民生
??我們認為2023年中央政策定調將繼續托底,首要在于全面落實保交樓,強力刺激性政策較難落地,逐步引導房地產市場底部修復。
??具體而言,2023年將是全力拼經濟的關鍵期,但房地產長期所扮演的經濟穩增長重要抓手功能將進一步弱化,預計行業整體定調回穩,促進市場底部修復。
??受此影響,中央政策力度仍將相對克制,“托而不舉”將是大概率事件,政策層面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類比于上一輪市場調整期2014年,“930”、“330”這類強力刺激性政策,短期暫無落地的可能性。
??值得強調的是,保交樓依舊是必須堅守的政策底線,難點在于破局保交樓資金困境,預計房地產紓困基金、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金融機構配套融資等或將加快落地。而在實際執行層面,保交樓的核心原則是救項目但不救企業,盡快督促停工項目全面復工,保證問題項目都能順利交付,最大程度維護購房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7 地方加碼政策力度促需求,弱二線及三四線有望全面取消四限
??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地方需求端政策力度有望繼續加碼,體現于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一線及強二線城市調控政策或將局部放松,涉及市場下行壓力較大的遠郊區域局部放松限購,定向優化二孩、三孩家庭以及各類人才購房資格等。其中,作為政策風向標的一線城市,調控政策仍需從緊執行,但也存在局部放松的可能性。倘若杭州、成都這類強二線城市市場出現走弱跡象,不排除政策加碼放松的可能性,以便給市場“保溫”。
??其二,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或將全面取消“四限”。受限于市場需求及購買力明顯透支,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市場下行壓力不斷加劇,仍需在政策層面適度刺激居民購房需求,涉及全面取消“四限”,加碼購房補貼、稅費減免等。而在佛山全面取消限購之后,預計長春、南寧、常州這類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或將效仿全面取消“四限”,以便支持剛性和改善性需求,促進市場盡快回穩。
??8 房企供給側改革漸進尾聲,穩信用下優質房企融資將實質性改善
??我們認為房企供給側改革已漸近尾聲,穩信用下企業整體融資環境或將實質性改善,央國企及優質民企更將顯著受益,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信貸、債券、股權三箭齊發全面支持優質房企融資,其中股權融資或將是企業融資的重要工具。具體而言,自“金融16條”落地后,10余家銀行為房企提供授信總額已超2萬億元。而在實際執行層面,預計經營穩健的央國企將是銀行信貸的優質客戶,有望獲得較高的實際信貸額度;優質民企實際信貸額度或將在授信額度的基礎上打折,且折扣幅度或許較低。
??在境外債券融資陷入冰封的情況下,優質房企將更為依賴境內債券融資。但在房企去杠桿、降負債的政策大環境下,預計境內債券融資增量或將相對有限,畢竟行業整體償債風險依舊高懸在頂,僅限于央國企及優質民企才有資格發行債券融資,優質房企實際融資額度或將受限。
??股權融資或將成為房企融資的重要渠道,更多上市的優質房企或將通過增發、配股融資。理想情況下,隨著股權融資規模不斷擴容,既能緩解房企融資困境,又能降低企業整體負債率水平,甚至還能構建風險共擔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償債風險。
??其二,出險房企仍需去杠桿、降負債,但理應秉持有序出清的基本原則,逐步將杠桿率、負債率降到相對安全的水平。例如對于債券按期兌付確有困難的企業,可以通過協商予以展期或置換。又如在項目層面做好區分,即便是出險房企,也有一些銷售及回款能力較好的優質項目,仍需給予必要的融資支持,尤其要支持優質房企兼并收購受困企業項目。
??可以期許的是,隨著融資功能逐漸恢復,央國企及優質民企經營有望逐漸回歸正軌,出險房企仍將有序出清,最終房企供給側改革將劃上“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