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 17:18:57來源:煙臺市人民政府
??煙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煙臺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升方案的通知
??煙政辦發〔2022〕19號
各區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煙臺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升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煙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8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煙臺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升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現就煙臺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城市信用狀況監測預警指標(2022年版)》為指揮棒,實施三大攻堅行動,加快夯基礎、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水平,不斷提升信用指數排名在全國的位次和群眾獲得感。
??二、實施三大攻堅行動
??(一)開展“信易貸”攻堅行動。
??1.建設完善本地融資服務平臺。支持市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完善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以金融信貸為基礎,持續增強服務功能,打造為涵蓋企業基本信息、公共信用、惠企政策的綜合性企業服務平臺,實現政策精準匹配、服務定向推送。發揮好煙臺市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煙臺市科技金融服務平臺作用,不斷提升對全市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煙臺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科技局)
??2.支持本地融資服務平臺做大做強。8月15日前,推動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接入國家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省級節點,融入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機制化、規范化向國家平臺共享融資授信相關信息;8月30日前,組建專業運營團隊,實施“一對一”專人專線服務銀企對接,打通金融網絡壁壘,逐步實現信用報告、企業融資需求“一鍵直達”銀行客戶經理辦公桌面;探索建立大數據實驗室,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實現與線下貸款相比時間更短、額度更高、風險更低。支持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整合市域內各類融資平臺,做大做強。(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煙臺銀保監分局)
??3.推動信用數據共享。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1〕52號)要求,8月15日前,實現納稅、用水、燃氣等公共數據及各類信用信息,依法合規向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共享。(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城管局、市大數據局)
??4.實現金融機構常態化應用。加強考核推動,8月15日前,組織引導全市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客戶經理,全面入駐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發布相關金融產品,將信用查詢嵌入到相應環節,做到“應查盡查、逢貸必查”。積極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聯合建立預授信模型,實現平臺全流程放款。(責任單位: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煙臺銀保監分局)
??5.積極引導企業全面入駐本地融資服務平臺。推動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在8月15日前接入全省“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實現一處注冊多處登陸。(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大數據局)各級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管等部門,組織引導全市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在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進行實名注冊,完善相關信息,發布融資需求,擴大市場主體覆蓋面。(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8月30日前,各區市在平臺注冊企業數量占本地存續企業數量的比值達到20%,實名認證企業達到10%。(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管委)金融機構在受理企業信貸業務時,積極引導企業優先在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辦理。(責任單位:煙臺銀保監分局)自8月15日起,在辦理企業登記業務時,積極引導新設立企業入駐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二)開展優質企業提升行動。
??6.提高A級納稅人企業數量。積極向企業開展稅務評價培訓、宣傳活動,鼓勵企業按照評價標準爭取優良評價,增加優良評價企業數量,2022年A級納稅人占比達到全市企業總數的11%。(責任單位:市稅務局)
??7.提高嚴重失信名單退出比例。開展“信用修復攻堅月”活動,集中3個月時間,對已納入嚴重失信名單的主體開展失信治理工作,達到退出條件的,100%予以退出。(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各區市政府、管委)市中級人民法院要加強執行力度,嚴控新增失信被執行人主體數量。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要按照國家標準規范,機制化報送聯合獎懲案例。(責任單位:市中級人民法院、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8.開展誠信宣傳與輿情防控。開展百名信用典型企業和百名信用典型企業家“雙百”創樹活動,樹立社會誠信典范,使社會成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使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以“誠信建設萬里行”為載體,深入挖掘煙臺歷史文化名城的誠信內涵,積極運用抖音小視頻、公益微廣告、短視頻等線上媒體,講好“信用煙臺”故事,構建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傳播網,形成“日日有新聞、周周有動態、月月有活動”的煙臺誠信文化品牌。積極防范社會負面輿情和重大失信事件。(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各區市政府、管委)
??(三)開展社會信用整體提升行動。
??9.提升信用基礎建設水平。建立健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信用信息報送審查機制,從信息采集源頭對信用數據進行規范,全面提高數據質量。提高填報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定期開展數據報送檢查,確保上報率、合規率、及時率均達到100%,有效異議占比低于十萬分之一。推動各領域形成信用修復制度規范,細化各領域失信行為認定標準和修復條件,逐步實現修復全流程線上辦理,提升信用修復效率。(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各區市政府、管委)
??10.開展“信用+企業管理”。組織實施“百企示范、萬企規范”工程,鼓勵企業推廣使用“燈塔分”,引導企業建立健全信用管理體系,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12月30日前,各區市分別選樹不少于10家企業信用管理典型。(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管委)
??11.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充分運用信用手段釋放消費潛力,在醫療、養老、家政、旅游等領域以及在各類消費券發放中實施“信用+”工程。依法打擊制假售假、違法廣告、虛假宣傳等行為,加強預付費消費監管。建立信用紅名單激勵機制,定期向16個產業鏈推薦,優先予以支持。(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
??12.強化區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萊州市、海陽市、棲霞市、龍口市、招遠市等省級信用典型(創建)城市,切實發揮好表率引領作用,9月30日前,城市信用綜合指數排名進入全國前30位,萊陽市進入全國前50位。芝罘區、福山區、萊山區、牟平區、蓬萊區、黃渤海新區、高新區及長島綜合試驗區,全部納入煙臺市城市信用綜合指數監測填報范圍,各類信用應用場景不少于10個。(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管委)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支持。研究出臺風險補償實施辦法,支持煙臺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發展。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擔保支持力度,2022年免收擔保費,市財政對免收部分給予專項補貼;自2023年起,對小微企業平均擔保費率不高于1%。各區市要研究出臺支持“信易貸”系列政策,為“信易貸”注入充足的發展動力和保障。(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區市政府、管委)
??(二)卡實工作責任。各區市、各行業主管(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本行業信用監管主體責任,根據職責分工和工作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市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要發揮好牽頭作用,對《城市信用狀況監測預警指標(2022年版)》逐項細化分工,實行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對責任意識淡薄、推進不到位等影響信用指數排名的責任單位進行通報。(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各區市政府、管委)
??(三)嚴格督導推進。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新動能平臺,對城市信用狀況監測預警重點指標實施掛牌督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丟分、誰擔責”的原則,嚴肅追責,督促限期整改。(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各區市政府、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