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李燕星 2021-03-12 09:48:29 來源:中房報
??“很高興同媒體的朋友們見面,感謝大家對中國兩會報道所付出的辛勞。今年我們還是繼續通過視頻進行交流,”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時開場。
??現場記者多數問題從民生小問題切入,而總理的回答則闡明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路徑的內在邏輯。
??首保就業 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業
??“疫情暴發一年了,請問中國就業質量和收入有什么明顯的變化,中方將采取什么具體的措施改善這種狀況?”,記者會現場響起第一個問題。
??“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時候,很多街面上都見不到行人,多數店鋪都關了,當時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出現大規模的失業”,李克強先分享了一次考察印象,“記得后來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鋪。在一個小店,店主跟我說‘3個月沒有營業了,因為政府減免稅費,支持減免房租、水電費,穩崗補貼資金到位,我們沒有裁員,挺過來了’。我問員工的工資怎么辦?他說當時只發生活費。在場的20多位員工都說‘店里管吃管住,不讓我們下崗,還有什么說的’。企業和員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企業、穩住崗位,一復工復市,生意就會旺起來。”
??在李克強的表述中,就業對一個國家、對一個家庭可以說都是天大的事。
??可以看到,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但提出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
??“去年我們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沒有制定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但是反復權衡,還是制定了就業目標”,李克強表示,“當時我們也提出,要努力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實際上是相信只要能夠實現900萬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就有經濟的正增長,因為有就業就有收入,就可以帶動消費、拉動經濟。”
??那么,在疫情蔓延中,2020年的就業目標完成如何?成績是: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也實現了經濟全年增長2.3%,居民收入相應增長,均好于預期。
??2021年的就業形勢顯然并不輕松: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為2.7億多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
??“所以,今年我們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我們繼續推動‘六穩’,實現‘六保’,還是把就業放在之首。去年出臺的有關就業的政策舉措,不僅沒有調退,還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業。”李克強強調。
??2021年全國政府報告提出的就業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希望在實際執行中還可以更高一點”,李克強指出,我們也很明確,就業還是要讓市場來唱主角,也就是繼續通過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一方面推動穩崗、增崗,另一方面拓展就業渠道。去年疫情中就業方式也有新變化,像我們這幾年發展的新動能,包括網購、快遞等逆勢快速增長,也帶動了就業和傳統產業發展。我們要一方面繼續鼓勵增加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要廣開靈活就業的渠道。現在中國的靈活就業正在興起,已經涉及兩億多人。有的人打幾份工,很辛苦,所以我們應該給他社保補貼,特別是要用機制性的辦法來解決可能出現的職業傷害問題,給他們提供基本的權益保障。這也有利于靈活就業市場更加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宏觀政策沒有必要搞“急轉彎”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除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大,還存在著由于世界性的資金過剩導致房地產投資過熱的風險,現在中國政府采取了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記者會的第二個問題仍然關注中國經濟增長背后的宏觀政策走向,“請問總理,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是否存在宏觀政策轉為偏緊的可能性?”
??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作為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
??“我們提出6%以上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實引起了多方面關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認為是積極的,也有認為低于預期。我們當然樂見經濟向好,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依然很大”,“我們說‘6%以上’,不低了,現在我們的經濟總量達到100萬億元,增長6%就是6萬億元,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達到。而且‘6%以上’是開了口子的,實際過程中也可能會增長得更高一點。”
??經濟向好,穩中有進,其中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很重要。
??“去年面對罕見的巨大沖擊,我們及時果斷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沒有搞‘大水漫灌’。”我們新增財政資金規模2萬億元,絕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場主體和民生急需,主要是減稅降費,保基本民生。而且采取了直達機制,就是把這些‘救命錢’最快7天時間直達基層,來保證基層減稅降費、穩崗等財力,很快就見到效果”,李克強說,如果當時重點考慮上大項目、搞大產業,這不是不需要,但這要經過論證還要考慮市場需求,時間恐怕得200天以上,就不是僅僅一周時間了。錯過了時間,企業可能會大批倒閉。”
??在2020年的總理記者會上,也有記者曾提出中國政府采取的政策規模和力度是不是偏小了。對此,李克強的回答是:我們是把肥施到根子上,政策打到點子上,所以起效快、有作用。在他看來,去年我們沒有搞寬松政策,或者說所謂量化寬松,今年也就沒有必要“急轉彎”,還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著力穩固經濟,推動向好。
??怎樣保持力度不減?“固然資金規模很重要,但用好錢更重要,我們去年宏觀調控積累的經驗還可以繼續用。比如在財政金融方面,簡單地說,那就是要‘一減、一增、一穩中有降’。”其中,“一減”是減少中央政府本級支出,各級政府都要帶頭過緊日子;“一增”是擴大直達資金范圍;“穩中有降”,是在穩定杠桿率的同時,引導金融企業合理讓利,使中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融資成本做到穩中有降。
??政策制定繼續圍著市場主體轉
??“現在有一些市場主體反映,在生產經營、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等方面還有一些困難和障礙。請問今年政府將出臺哪些改革措施來助企紓困,讓他們煥發新的生機?”記者會現場的另一個問題指向企業紓困問題。
??李克強先介紹了2020年以及“十三五”期間的改革成果:“十三五”期間的五年,我們的市場主體增加了6000萬戶。去年在疫情沖擊下,后期快速恢復增長,現在市場主體總數已經達到一億三千萬多萬戶,而且去年個體工商戶又新增1000多萬戶,從8000多萬戶增加到9000多萬戶,帶動兩億多人就業。
??“今年我們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還是要繼續圍著市場主體轉”,李克強表示,這就需要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讓市場主體不僅生存,而且活躍。去年我們說“留得青山就贏得未來”,今年說“留得市場主體的青山常在”,就能夠生機盎然,使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充分體現,“所以轉變政府職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場主體應有的權限給他們,讓他們去發揮。對于審批環節,我們要繼續減環節、減材料、減費用、減時限。一方面為市場主體減負,另一方面讓他們松綁,放開手腳去競爭。”
??與此同時,李克強還表示,政府還要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為企業重質量、守誠信、精工細作去提高產品和服務競爭力來營造環境。對于政務服務中那些涉及企業、人民群眾經常要辦的事項,要努力做到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讓市場主體有更強的活力,社會有創造力。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