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丁祖昱評樓市 2021-03-08 08:54:12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房地產市場何去何從牽動每一個地產人的神經。
3月5日,一年一度的“兩會”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房地產方面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并延續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的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首提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與此同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審查,實化量化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針對房地產方面提出,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職住平衡。
一個是2021年短期重點工作,一個是中長期的規劃和遠景目標。結合宏觀背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大背景,以及房地產內容表述的變化,我們試圖探討房地產政策新變化與市場未來的走向。
??01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被擺在重要位置
??對比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房地產方面的表述,我們發現,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房地產方面的表述共142個字,相較于2020年明顯有所增加,但相較于2017-2019年整體表述仍然較少,其中2017年時提及內容相對較多,約為230字。
??2021年整體導向仍為“房住不炒”,并重點轉向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尤其是要“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房子將回歸居住屬性。
??具體而言,房地產方面仍然貫徹“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這是自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后,連續兩年再次重申。不同的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新增了“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表述,現階段地價、房價仍是不能觸碰的紅線。
??市場一直關注的“房地產稅”在2021年并未提及,實際上,在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兩年在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中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的表述,但自2020年以來已是連續兩年未提及,我們認為房地產稅暫時不會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提“租賃”和“共有產權”,這是自2018年提出“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后再細化,具體表述為“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核心仍然在于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表:2016-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房地產內容
??02 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房地產行業全面轉向去杠桿
??房地產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的壓艙石,未來走向與宏觀政策關聯度較高,討論房地產行業政策走向,離不開宏觀層面的討論。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全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政策層面,今年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宏觀政策要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范風險的關系。
??聚焦房地產行業,主要涉及兩方面重要內容。
??首先,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意味著宏觀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效度,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
??此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基于此,我們認為2021年央行貨幣政策或將松緊適度,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把經營重心和信貸資源從偏好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移到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
??現階段房地產行業仍是去杠桿的重要領域,金融要去房地產化,房地產也要去金融化。預計未來房地產行業將全面轉向去杠桿,并上升為長效機制,有序引導企業負債率、居民杠桿率逐漸回歸到“安全線”以內,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政策底線。
??03 租賃市場將進入發展快車道
??房地產政策層面,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全面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熱點城市繼續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松勁。2021年以來,上海、杭州、東莞等熱點城市相繼升級調控,上海更是接連5次政策加碼,全面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期調控目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租賃市場著墨頗多,比如“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以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事實上,大城市由于供需失衡、投機集中等原因,導致住房問題依舊突出。未來土地供應勢必要向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建設傾斜,或將存在單列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用地計劃的可能。地方財政也將安排專項資金,全力支持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建設。
??針對長租房市場亂象,報告提出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將促進租賃市場健康發展。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租賃企業、租客均將受益,既能吸引更多市場化企業參與租賃市場運營,也能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難題。
??在政策紅利的刺激下,預計住房租賃市場將進入新一輪發展快車道,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容。在2021“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上曾預測,政策關注重點在租賃。可以預見,隨著房地產行業步入無增長時代,房地產開發企業將積極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租賃市場將成為重要領域。
??04 新型城鎮化仍是房地產行業制度紅利
??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個與房地產市場有關的內容,也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之一。原文表述為“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這里面有幾個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城市更新。
??完善新型城鎮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將成新一輪發展主體。截至2020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按照計劃,2025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提高到65%。2021-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仍有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意味著未來將有大約7100萬人將由農村遷移至城鎮,這一部分人口將有望給房地產市場提供堅實的需求支撐,城鎮化仍是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制度紅利。
??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以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為抓手,促進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目前,已經獲批的19大城市群,承載了我國75%以上的城鎮人口,貢獻了80%以上的GDP。我們認為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長江中游和成渝這5大城市群或將成為新一輪發展高地,房地產市場份額或將向城市群和都市圈集中,強化行業新格局。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存量時代下,城市更新再次成為房企繞不開的課題。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相較于去年增加1.5萬個,并首次提出要提升縣城公共服務水平,城市更新賽道或將延伸和下沉,未來市場空間將再被拓展。
??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在操作上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聚焦房地產行業,政策層面仍然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并圍繞“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而展開,現階段地價、房價仍是不能碰的紅線,一旦地市、樓市出現過熱的征兆,短期內城市地價、房價出現非理性上漲,調控政策大棒必將尾隨而至。部分熱點城市未來不排除政策加碼的可能性。
??此外,從房地產企業第二增長曲線而言,租賃和城市更新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快車道,這也是房企發展的機會點。未來五年,中國城鎮化率仍有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新增城市人口將有望給房地產市場提供堅實的需求支撐,城鎮化仍是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制度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群建設仍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這5大城市群或將成為新一輪發展高地。
表:2019年-2021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內容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