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楊勇進 2021-10-28 09:26:00 來源:中房網
??報告全文下載:《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狀況報告》
??中房網訊(楊勇進/文)近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信用建設辦公室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狀況報告》。這是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為推進行業信用建設,通過大數據技術打造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以下簡稱“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進而發布的行業信用狀況常態化監測報告。
??不良信用信息同比減少超六成
??報告顯示,根據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的統計,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末,全國具有房地產開發資質的開發企業共約9.75萬家,同比2020年第三季度末增長1.03%,環比2021年第二季度末增長0.03%。第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共計發生各類不良信用信息5889條,同比去年三季度減少62.55%,環比今年二季度減少31.97%。
??其中,失信被執行人的開發企業案例同比降幅最大,降幅達85.95%,其次是行政處罰、嚴重違法失信和欠稅的開發企業案例,降幅分別為69.41%、69.28%和8.31%。此外,本季度還首次出現了2021年度的重大稅收違法案例,共2例,去年同期為1例。
??環比方面,經營異常和嚴重違法失信案例呈大幅增長趨勢,但這主要與企業年檢結果在三季度的集中披露有關;而與年檢結果不直接關聯的信用信息,如失信被執行人、行政處罰和欠稅案例均呈環比下降趨勢,降幅分別為61.55%、41.80%和37.67%,與不良信用信息持續下降的走勢符合。
??“欠稅”是三季度的主要失信類型
??報告顯示,三季度的房企不良信用信息最突出的特點是欠稅行為突出。從不良信用信息的類型來看,三季度共發生共2859條欠稅案例,占全部不良信用信息案例的48.55%,接近一半。但需要指出的是,就欠稅案例總數來說,還是呈下降趨勢,同比去年三季度減少了8.31%,比今年二季度減少了37.67%。
??從欠稅企業的情況來看,根據信用報告統計,三季度涉及欠稅行為的開發企業共計388家,同比減少53.03%,環比減少42.43%,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0.40%。從欠稅企業的分布來看,共發生在全國19個省份,其中,江蘇、湖北和湖南欠稅開發企業數量最多,分別有63、56和47家。從金額來看,三季度開發企業欠稅的總金額超43億元,但同比環比都呈現下降趨勢,同比減少41.86%,環比減少11.76%。從具體欠稅的類型來看,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是主要的欠稅類型。此外,三季度還披露處罰了2家開發企業的重大稅收違法案例,均發生在廣東省,原因為偷稅。
??在其他的不良信用信息類型方面,2021年第三季度被行政處罰的案例共905條,涉及開發企業共772家,同比減少67.51%,環比減少42.52%,其中,江蘇、浙江和廣東被行政處罰的開發企業數量最多;從失信被執行人情況來看,共894條案例,涉及310家開發企業,同比減少86.81%,環比減少60.15%,其中,河南、安徽和廣西出現失信被執行人情況的開發企業數量居前。在失信被執行的原因中,“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失信被執行人,占比高達72.37%。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失信被執行案例主要來自房屋交易領域的合同糾紛。
??此外,由于企業年檢的結果集中在三季度披露,也導致經營異常和嚴重違法失信案例環比大幅度上升,但從同比來看,均比上年大幅減少。其中,涉及經營異常信息的企業1016家,同比減少55.02%,異常原因為“未在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占比93.54%;發生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開發企業144家,同比減少61.60%,嚴重違法失信原因為“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屆滿3年仍未履行相關義務”的占比達到97.22%。
??債務違約頻發需高度警惕
??根據信用報告,截止2021年9月30日,2021年全國共有9家境內房地產債券發行人確認信用債券實質違約或觸發交叉條款(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債券39只,比2020年全年增長129.41%,對應債券發行額522.90億元,比去年全年增長65.58%,違約涉及債券余額405.15億元,比去年全年增長57.51%。
??其中,三季度信用債券違約涉及余額最大的藍光發展,共計15只債券違約,涉及債券余額約121.34億元;其次是華夏幸福,共計2只債券違約,涉及債券余額31.50億元。此外,天房集團、泰禾、協信、正源地產和三盛宏業也各有債券違約,涉及債券余額分別為20億元、15億元、13.77億元、13.54億元和11.94億元。
??值得警惕的是,報告統計的僅為信用債券的實質性違約情況。事實上,今年以來,在房企“三道紅線”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強監管壓力下,房企資金壓力下的債務違約事件頻發,涉及了貸款、信托、可轉債、商業票據的違約,再加上債券的違約、展期,房企的債務違約規模巨大。比如,華夏幸福截止9月4日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 878.99 億元,藍光發展截止9月24日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金額合計215.07億元,泰禾截至7月 30日已到期未歸還借款金額為436.93億元。
??同時,債務違約的企業規模也越來越大,已蔓延至行業頭部房企,截至三季度債務違約房企名單有中國恒大、華夏幸福、藍光發展、協信遠創、泰禾、陽光100中國、新力控股等。而且,這個名單還在增加,從10月份的數據看,已有花樣年、當代置業、新力控股等企業爆出或再次出現債務違約事件。展望四季度,房企仍存在較大的債務償還壓力,仍需警惕部分企業的債務信用問題。不過,隨著高層和央行陸續表態要“準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指導金融機構加快落實“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要求,四季度緊抓銷售回款的房企或許緩解償債壓力。
??涉及不良信用企業同比減少過半
??根據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統計,2021年第三季度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共計2446家,同比減少67.61%,環比減少15.07%,下降趨勢比較明顯。
??從第三季度發生不良信用信息行為的開發企業區域分布來看,江蘇、河南和云南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開發企業最多。從涉及不良信息企業占該區域開發企業總量的比例來看,黑龍江、西藏和安徽的占比最高,分別為4.75%、3.92%和3.90%。
??從注冊時間、注冊資本等要素來看,第三季度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企業,主要集中在2006年-2015年間注冊的的開發企業,占比近六成;從注冊資本看,注冊資金在5千萬元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占比約82.13%,且其發生的各類型不良信用企業數量都明顯高于其他注冊資本水平的企業。
??整體來看,2021年第三季度房地產行業信用狀況整體進一步改善,不良信用信息和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企業均同比大幅減少。從政策方面來看,三季度中央和地方也新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修訂了關于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管理辦法,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提出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完善與創新創造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隨著信用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以及各方面對信用工作的重視、企業對信用建設積極性和信用修復主動性的提高,房地產行業信用狀況將持續得到改善。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