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信用房地產 2023-04-21 10:48:56 來源:中房網
??報告全文下載:《2022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狀況白皮書》
??中房網訊 近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信用建設辦公室指導,中房網信用房地產研究團隊發布了《2022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狀況白皮書》。這是依托中國房地產業協會通過大數據技術打造的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以下簡稱“房地產信用平臺”),進而發布的行業信用狀況監測報告。
??近2成開發企業涉及不良信用信息
??白皮書顯示,根據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的收錄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具有房地產開發資質的開發企業共約12.72萬家,同比增長約1.50%。其中,發生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共計24052家,同比2021年增長4.59%,約占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總量的18.91%,而2021年該值為17.48%。
??就開發企業群體而言,綜合實力領先的企業群體在信用方面表現相對出色。根據房地產信用平臺統計,在2022年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前500名的企業,有33家涉及不良信用信息,這一數據大大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從區域來看,河南、廣東和江蘇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開發企業最多,而這與當地企業的數量總數基本呈正相關。與此同時,寧夏、河南和貴州涉及不良信用信息開發企業占比所在省份開發企業總量比例較大,分別為36.29%、29.55%和29.40%。
??從注冊時間、注冊資本等要素來看,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開發企業,成立時間主要集中在2006年-2020年,占比將近八成;從注冊資本看,六成以上都是注冊資金在5千萬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和成立時間早于2005年的開發企業,對維護自身信用方面的重視程度相對更好一些。
??不良信用信息同比增長超兩成,欠稅占比最高
??白皮書顯示,房地產信用平臺2022年共收錄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各類不良信用信息共計140037條,同比2021年增加了24.49%。
??從2022年開發企業的不良信用信息總體情況來看,主要分為6種情形,其中欠稅類型占比最高,占比達到62.14%,共87026條案例,其次是失信被執行人、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嚴重違法失信和重大稅收違法案例。
??具體來看,在欠稅方面,2022年全國共計8314家開發企業出現欠稅情況,同比2021年增長43.89%,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6.53%,共87026條案例,分布在全國26個省份。其中,廣東、江蘇、河南、湖北和安徽5個省份被公布欠稅的開發企業數量最多;從欠稅總金額來看,2022年開發企業欠稅的總金額達1713.67億元;從具體欠稅的類型來看,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印花稅是主要的欠稅類型;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廣東、江蘇和浙江3個省份的企業欠稅金額最多,分別為445.38億元、299.26億元和171.62億元。
??從失信被執行人情況來看,2022年全國共計7921家開發企業出現失信被執行人情況,同比2021年增長26.25%,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6.22%,共37391條案例,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其中,河南、貴州、廣東、安徽和廣西5個省份失信被執行人情況的開發企業數量居前;從失信被執行人的原因來看,“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失信被執行人最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失信被執行案例主要來自有關房屋買賣、預售、銷售等涉及房屋交易的糾紛。
??行政處罰方面,2022年全國被行政處罰的開發企業共7803家,同比2021年減少22.31%,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6.13%,共10057條案例,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其中,山東、廣東、河南、江蘇和浙江被行政處罰的開發企業數量最多;從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來看,市場監督、城管、稅務部門是主要的處罰機關。
??經營異常方面,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發生經營異常有4027家,同比2021年上漲2.26%,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3.16%,共4173條案例,分布在全國31個省份。其中,河南、云南、廣東、山東和安徽經營異常的開發企業最多;從被列入經營異常的具體原因來看,“未在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的占比最多,其次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和“公示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
??嚴重違法失信方面,2022年全國發生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開發企業共計620家,同比2021年基本持平,約占全部開發企業的0.49%,共1382條案例,分布在全國20個省份。其中,陜西、云南和河南嚴重違法失信的開發企業數量居前;從嚴重違法失信的列入原因來看,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屆滿3年仍未履行相關義務案例是主要原因。
??2022年全國重大稅收違法開發企業共8家,分布在江蘇、福建、廣西、新疆和青海。其中,涉案金額最大的是新疆天華置業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存在逃避繳納稅款等行為,涉及稅款共計6422.71萬元。
??房企債務違約集中爆發
??根據信用白皮書統計,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2年全國共有32家房地產債券發行人確認境內信用債券實質違約或觸發交叉條款(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債券92只,比2021年增長109.09%,違約涉及債券余額521.05億元,比2021年增長15.10%。
??其中,陽光城信用債券違約涉及余額最大,2022年違約涉及債券余額達到122.55億元,其次是華夏幸福和融創中國,分別是73.80億元和39.26億元。
??境外債方面,2022全年有39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出現境外債實質性違約(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債券166只,比2021年的12家企業74只債券違約增加124.32%;涉及違約金額共計約116.23億美元,比2021年的37億美元增長214.13%;涉及債務余額共計495.31億美元,比2021年的451.97億美元增長了約9.6%。
??其中,境外債券違約涉及債券余額最大的是融創中國,其有12只債券違約,涉及債券余額77.03億美元;其次是禹洲集團的15只債券違約,涉及債券余額約60.10億美元。此外,中南建設、時代中國、德信中國、金科地產、龍光集團、寶龍地產、佳源國際、上坤地產、中梁控股、弘陽地產、億達中國、正榮地產、中國奧園、海倫堡中國等眾多信用主體發行的境外債也出現違約情形。
??整體來看,2022年房企資金壓力下債務違約事件不斷,其中民營房企債務違約更是集中爆發,債務違約規模巨大。與此同時,年末多個監管部門持續出臺多項利好政策,以加大金融支持化解房地產行業風險,有利于推動行業向新的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
??整體來看,2022年在疫情沖擊及居民預期收入下降背景下,進入深度調整的房地產市場表現乏力,資金承壓下部分房企信用危機頻頻爆發。但隨著房地產行業“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多次被重申,從中央到地方持續不斷釋放行業利好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市場預期和信心的回暖,房地產信用風險總體可控。
??同時,在高質量發展的轉型要求之下,房地產行業也開始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從提倡綠色發展到關注民生領域,關注企業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從規模房企的動態來看,積極參與公益等體現良好信用和社會責任的行動,已成為房企文化及品牌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另外,在參與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的信用評價工作中,2022年有43家開發企業被評定在A級以上,有138家開發企業保持了A級以上的有效評級。
??2022年,中央和地方還新出臺了一系列信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行業信用監管,如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2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等;地方層面,山東、河南、遼寧、甘肅多省出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等。總的來說,目前各地正在積極推進信用建設工作,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