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兔午夜起神影院在线观看麻烦/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美女视频一区/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

房地產“雙碳”:一場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博弈

市場崔秀麗 2021-12-27 14:48:52 來源:中國房地產金融

掃描二維碼分享

??國家戰略上看,實現“雙碳”目標,絕非簡單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問題,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低碳可持續發展,將是所有企業尤其房企,必須經歷的一場必考題。

??一個時代的落幕,代表著另一個時代的崛起。

??房地產企業“高周轉、高負債、高利潤”的粗放模式已成過去,在“房住不炒”和“雙碳”戰略下,房地產轉型“綠色低碳”的時代終將到來。

??2020年9月,中國首次向全球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年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兩會”,碳達峰、碳中和(簡稱“雙碳”)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披露,目前已制定2030 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根據WIND及BP能源數據,2020 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 99億噸,占全球總量約30%,居全球首位。高耗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八大行業。從能源供應端看,高耗能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約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 90%;從工業制造業端看,高耗能主要是鋼鐵、水泥等建材以及有色、造紙等。

??據《中國鋼鐵工業節能低碳發展 報 告(2020)》, 鋼 鐵、 水 泥 行業排放量分別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5%、13%,在國內工業制造中居首位。但業內稱,鋼鐵和水泥,屬于典型的難減排行業,要實現脫碳,需創新技術突破與高額資金投入。

??顯然,作為碳排放大戶,房地產及上下產業鏈面臨著巨大挑戰?!白铍y的戰場在房地產、建筑業?!痹?月召開的綠建大會上,朗詩控股董事長田明表示擔憂。

??房地產減碳:產業鏈減排與技術創新是關鍵

??所謂“雙碳”戰略,碳達峰,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有房企業內人士認為,對房地產行業,碳達峰或許不難,只是時間問題,但最艱難的是碳中和。

??碳達峰,即趨勢性下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能源使用效率提升,生產規模的飽和,最終碳排放量將到達峰值。歐美國家普遍在提出碳達峰目標之前就實現了達峰,平均用了 60 多年,而中國僅有 30 年,時間非常緊迫。意味著,這幾年必須對高耗能行業進行大幅減排,才能實現達峰。

??房地產行業碳中和,之所以艱難,難在涉及產業鏈條過長。一方面,高排放的材料都由房地產吃下去,如鋼鐵、水泥、鋁、銅、玻璃等,房地產需帶動整個產業鏈減排;另一方面,存量建筑的運營維護的耗能,更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這些建筑存量高、節能水平卻很低。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國家建筑節能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徐偉稱,“大概 2000 年前的建筑有 200 億平方米,2010 年前也有 200 億平方米,2010 年后到現在建設的大概有 250 億平方米。”

??通常,碳排放量與房企規模呈正相關,房企規模越大可能產生的碳排放量就越高。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房地產企業碳排放調研報告 2021》最近披露,目前中國房地產建筑業的碳排放規模位居全球第三,中國 40% 的碳排放主要來自房地產建筑業。TOP30 房企中已披露碳排放量信息的,其碳排放總量已超過 300 萬噸。

??實際上,業內的共識是,房地產行業要實現“雙碳”目標,必須把著眼點放在上下游產業鏈的減碳和碳中和技術的創新應用上。

??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房地產行業本身及其上下游產業鏈占比 GDP 超30%。上下游產業鏈包括建筑、家居建材、服務等行業。通常,一家房地產企業的供應商有上萬甚至超過 2 萬家。因此,房地產企業未來不僅本身要減排,更需帶動上下游節能減排,共同實現“雙碳”目標。

??朗詩控股董事長田明曾表示,“凡是碳排放量很大、環保不達標的企業,他們的鋼鐵、水泥、鋁、玻璃這些材料都不采購。而那些碳排放、能耗做得特別好的達標企業,則會被納入綠色推薦采購名單。”即利用“綠色采購”方式,倒逼上下游產業鏈減碳。這其實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減碳。此外,田明還提議,建立一套具公信力的能效標識,讓整個社會找到一致性的行動指引。

??過去數年,房地產及建筑業的工業化程度低、建造技術落后、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建筑資源浪費嚴重、住房品質和質量普遍不高。業內表示,只有立足全產業鏈、建筑全生命周期,創新綠色低碳技術,才能實現房地產行業“雙碳”目標。

??一方面,對上下游產業如鋼鐵、水泥等行業,應強制減排。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和運營管理,降低碳排放。如重塑綠色建筑,推廣裝配式和被動式建筑。裝配式建筑,相比傳統建設方式,可節水 90%,降低 70% 的廢物、廢渣及大氣污染。

??華潤置地、萬科、龍光等多家房企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如在建筑用能低碳化方面,打造精細化、綠色、高品質的服務以助推房地產行業的低碳化發展運作。華潤置地通過建立能耗監控平臺,全方位控制碳排放總量;中國金茂聚焦“兩驅動、兩升級”的城市運營模式,推動自愿減排,取得較大成果;遠洋集團承諾到2050 年成為一家“凈零排放”的地產企業。

??部分房企則開始大范圍應用裝配式技術,如碧桂園在珠海的金灣平沙項目,政府在土地劃撥中即明確要求采用裝配式技術;萬科也從 2007 年開始逐步在全國推廣萬科裝配式體系;如龍湖集團,推廣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生態修復、太陽能光伏發電等綠色節能生態技術,構建綠色健康的居住環境。

??ESG投資起步、價值兌現仍需時日

??11 月 27 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財經》年會上表示,截至 2050 年全球實現碳中和這個時間節點,中國需投資金額或高達 255 萬億元人民幣,未來需要更加龐大的投融資體系。更有外媒報道稱,未來 30年各國將投入 150 萬億美元來實現碳中和目標。

??“從投入看,不全是國家財政投入,還有社會投入、金融投入。”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徐偉稱。業內人士稱,短期內,仍會以財政投入為主,國有發展基金或政府引導基金為領頭羊。據證監會網站,目前,綠色、碳中和基金已近2000 億,規模 885 億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已正式進入投資期,成為 VC/PE投資綠色低碳行業的領頭羊。

??從長遠看,按國際資產管理經驗,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綠色低碳行業才是根本。而 ESG 模式正是綠色經濟轉型下,低碳環保行業的主流投資理念和策略。 ESG,即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ESG 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同時也是 SRI(社會責任投資)的重要因子。根據荷寶資管介紹,“E”包括公司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對氣候變化所做出的貢獻,及企業廢物管理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能力,與減少碳排放直接相關。

??2020 年全球主要國家已發布了十余個面向 ESG 投資者或是 ESG 產品的相關政策,ESG 資產規模迅速增長,在全球資產管理中規模占比已超過30%。

??7 月 24 日,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二部主任王建平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1 北京峰會上表示,私募基金要利用好綠色投資發展機遇,發揮好積極引領作用。并鼓勵各類機構投資踐行ESG 投資,參與綠色金融市場,引導長期可持續投資行為,促進解決綠色低碳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相比發達市場,我國私募股權基金踐行 ESG 投資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投資經驗尚在積累過程中,也沒有更好的投資退出方式。但在綠色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一部分投資機構已經開始發力 ESG 體系建設。2020 年 9 月,光大“一帶一路”綠色基金設計了整套ESG體系,覆蓋投資決策、投后管理、項目退出等各環節,成為國內首只完整采用 ESG 投資標準的股權投資基金。2021 年 3 月 19 日,盛世投資發布碳中和戰略,將投資低碳轉型和綠色升級,成為自“2030 碳達峰、2060 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國內首家發布碳中和戰略的資產管理機構。

??但目前階段,民間私募股權基金對綠色低碳的投資更為謹慎,只會優先考慮哪些能在短期內實現“價值兌現”和“投資退出”的項目。

??“我們有一只 2 億元的新能源基金,但投資范圍主要是清潔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或新能源汽車、電池及儲能、充電站領域”,深圳一位私募股權基金經理稱,“主要這些行業的市場滲透率已經看得到了,我們對投資標的有收入和利潤要求,至少 5-7年有退出的可能,市場前景必須是確定性的。”南方基金研報稱,目前,光伏和風電的滲透率為 7% 左右,新能源車滲透率在 20%。在政策紅利的加持下,這幾大碳中和領域,都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但對房地產和建筑行業的低碳項目,多位投資經理均持謹慎態度,所在公司也以觀望為主。“資本的意愿,更傾向于在合適的時機介入,確定性比較好的,不過早也不遲到?!鄙鲜鐾顿Y經理表示。

??顧慮,無非是房地產行業正處于“房住不炒”“三道紅線”的宏觀調控大背景下,一方面,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雙碳”戰略下,房企將面臨新的發展模式考驗。曾有房企內部人士擔憂,房地產行業目前危機四伏,既要培育低杠桿下的高增長能力、低成本下的高品質能力,還要踐行“雙碳”目標,實現綠色居住環境。對部分陷于流動性危機的房企來說,目前能活下來才是根本,之后才是綠色低碳和技術創新。

??業內表示,雖然看好碳中和的行業機遇和前景,但只有市場穩定下來,房企在經濟效益與綠色低碳之間,才能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此時,資本才有長期投資的可能,并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用時間換效益。

??房地產踐行“雙碳”目標,本質上,是一場企業經濟效益與低碳環保社會責任的長期博弈。

??二 級 市 場“ 碳 中 和 ”受 熱捧、中短期樂觀

??實際上,二級市場的公、私募證券基金,對碳中和板塊投資熱度,遠遠高于一級市場的私募股權基金。主要原因還是二級市場基金的投資期限更為靈活,不受制于退出渠道。而二級市場,買預期和炒概念的偏短期投資行為,也容易堆積資本對綠色低碳的熱情,包括有綠色轉型意愿的房企。

??借助政策紅利與時代風口,“雙碳”(碳中和、碳達峰)主題相關板塊,成為 2021 年市場中最大的熱點之一,個股表現強勢。多家私募機構的最新策略研判觀點顯示,“展望中短期市場走勢,謹慎樂觀仍然是一線私募的主流預期?!痹诰唧w配置上,“雙碳”主題在私募業內的人氣正急劇升溫。

??一方面,上市公司尤其房企,綠色低碳指標,將逐漸成為投資決策考量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上市房企當積極承擔綠色經濟轉型的社會責任,切實減排,嘗試走出一條具有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發展道路。

??從主題基金設立情況看,包括平安、鵬華、易方達、國壽等機構,均發起設立低碳經濟主題基金或ETF,有些已經募集完成。無論募集規模還是資金熱度,都遠遠高于一級市場。

??顯然,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二部主任王建平的擔憂,不無道理。只有引導投資機構參與綠色金融市場,創新融資渠道和工具,活躍碳交易,才能引導長期可持續投資行為。

??綠色金融,紓困低碳融資難點

??目前,房地產企業要擔負起創建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綠色生活方式。但綠色低碳,前期需投入大量資金在減碳設施和技術創新上,后期存量建筑才能實現減碳。這意味著,低碳項目,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屬性,其項目經濟效益短期內不理想。從金融增信角度看,如短期內沒有穩定的現金流入,低碳項目必然遭遇融資難、融資貴,不僅融資渠道少,融資成本也高。

??熟悉碳排放融資的銀行工作人員稱,“碳排放融資,一般是買家來做融資,如做碳排放應收賬款融資,但也需一定質押。碳排放屬新興領域,PE 鮮有介入。國內各個碳交易所的掛牌融資項目,有些都已經排了很久了?!?/p>

??顯然,綠色金融,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助力。去年開始,碳金融迎來密集政策支持和發展機遇。

??2020 年 10 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央行、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機構及資本積極開發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2021 年 9 月 22 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意見中,對解決“雙碳”項目融資難問題,給予了全面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投融資體系,設立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長期穩定的融資支持。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

??7 月 1 日,人民銀行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業內人士表示,《方案》是對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一次更加實質性的推進,尤其是以定量指標為主導的評價體系,評價結果納入金融機構評級等審慎管理工具體系中,具有監管剛性,能夠倒逼金融機構加強綠色金融業務拓展力度。

??渣打全球研究團隊研究表明,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債券和綠色股權融資等綠色融資渠道,在綠色低碳項目融資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

??近日,多家銀行表態,將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如 2021 年 12 月 1 日,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設立“綠色金融創新服務中心”,以綠色信貸系列創新產品,重點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為城市副中心企業綠色產業發展提供金融資源保障。

??目前,房企在境內發行綠色債券的票面利率約 4.5%,據中央結算公司的分析,在國內市場上貼標綠色債券的超額認購率高于普通債券,應是投資人受益于二級市場的碳中和概念股熱度。尤其央企,還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低碳中票,募集資金用于碳中和項目。如 11 月 18 日中國能建發行建筑類央企碳中和永續中票 15 億元,利率3.33%,為 9 個月以來建筑類央企債券第二低。

??今年初開始,房企青睞發行綠色美元債。對大部分融資房企來說,發行普通美元債利率約 8% 左右,發行綠色美元債利率更低,兩者平均收益率相差 18 個基點。雖然綠色美元債要求 70% 資金用于明確的綠色項目,但不少房企表示,綠色美元債的資金用途主要是債務再融資,這意味著,房企發綠色美元債用于低碳項目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碳交易:金融屬性提升活躍度

??碳排放帶來的投資機會,不僅在企業估值,單純看碳交易,就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被稱為“賣碳翁”的特斯拉,2020 年財報顯示其碳積分收入 15.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6%,而同期賣車利潤只有 7.5 億美元,可以說,特斯拉是依靠碳積分實現盈利的。特斯拉的碳積分購買者為傳統燃油車大佬比如菲亞特、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這從側面印證了,碳交易蘊藏巨大機遇。每年全球碳交易市場規模超過 600 億美元。

??“碳交易”,指的是碳排放配額(CEA)交易。是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促進溫室氣體減排,所提出的將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商品進行交易的市場機制。碳交易,是碳中和產業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中國的碳交易市場 2011 年就開始布局。2011 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選定 7 個省份(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作為碳交易試點,2016 年又啟動了福建試點。在 2013-2016 年間三省五市相繼啟動碳市場交易。并在今年 7 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 7 月開始擇時啟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歷時十年,中國碳交易終于走上正軌。如今,從八大試點轉向全國市場,將分階段進行。2000 多家發電企業率先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笆奈濉逼陂g還將會納入七個高能耗行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未來,碳交易市場或將達到萬億級規模。

??然而,由于定價機制不完善、企業積極性不高,目前仍面臨:碳市場交易不活躍、碳價低迷、金融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于是,各地試點大膽做了創新嘗試。如上海試點,交易模式上采取公開競價或協議轉讓,且所有交易必須入場交易,不設場外交易。價格形成上,不設固定價,遵循“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由系統匹配成交,形成公開的市場價格。

??深圳試點,則強化市場的金融屬性,交易活躍度最高,最早引入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且是唯一引入境外投資者的市場。碳金融方面,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創新工具,如碳資產質押融資、境內外碳資產回購式融資、碳債券、碳配額托管、綠色結構性存款、碳基金等,解決買方融資難問題。

??業內認為,國內碳交易不存在投機行為,也是導致市場不活躍的原因之一,但這有賴于買賣雙方多市場參與主體、成熟的價格形成機制等。

??根據《巴黎協議》,全球須在2030 年將碳排放降低 250 億噸,對碳排放大戶,如電力(煤電為主)、鋼鐵、化工、水泥、有色,必須要求這些碳排放大戶進行碳交易,這也是推進企業必須進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強大推力。

??從國家戰略上看,實現“雙碳”目標,絕非簡單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問題,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低碳可持續發展,將是所有企業尤其房企,必須經歷的一場必考題,也將是一場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長期博弈。

原創 宏觀 政策 市場 公司 土地 觀點 金融 海外 產業鏈
2023-10-23 更多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數環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