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玲 朱偉2017-01-23 09:02:32來源:克而瑞
??消費不足、結構性過剩與政策轉向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在2.2億以上,占據總人口的16.1%,但人均GDP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市場很大,但消費需求并不旺盛。從我國的養老結構來看,政策倡導“9064”式結構,即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6%的老年人在社區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目前的市場主要圍繞社區及機構養老,90%份額的強調服務的居家養老鮮有資本進入。
??而當前的養老產業也存在結構性過剩問題,15年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全國的養老機構空置率高達48%,在被訪養老機構中,有利潤盈余的養老機構比例為19.4%,32.5%的機構虧損,48.1%的機構基本持平。服務有限的養老機構和高端養老機構較多,未照顧到中等收入群體。根據胡潤《2016中國高凈值人群白皮書》統計,中國16年資產千萬以上的人口達134萬人,按照高凈值人群家庭平均贍養3位老人,10%參與機構及社區養老來測算,目前最多有40.2萬張床位需求,雖然這類人口的消費能力不可小覷,但數量有限,在險資、房企涌入后,目前高端養老項目的競爭將十分激烈。
??從養老政策來看,我國的養老方向正逐步發生改變,政府對于微型養老機構的投入開始加大。這類機構一般建于社區之內,床位數最低在10張即可申請養老牌照,即社區嵌入式養老微機構。該養老微機構既可以擔任社區養老服務角色,也能輻射90%的居家養老需求,老人可在不脫離其原有生活圈進行養老,而對于子女來說也方便照看,一般價格較為適中,因此入住率也相對可觀。其中北京計劃在2020年建成1000家“養老驛站”,驛站一般設置10-15張床位。上海則計劃在今年年底實現各街鎮“長者照護之家”全覆蓋,規模多在10-45張床位之間,兩者皆屬于社區嵌入式養老,而這兩地的養老政策推出也將對其他城市形成示范效應,該類養老機構在未來有不少的增長**。
??房企投資謹慎,養老模式各異
??對于養老地產,目前已不是房企多元化發展的優選目標。而早在2014年,孫宏斌即在是否會涉足養老地產的問題上這樣回應:“有錢的人沒有老,老的人沒有錢,為什么要做”,這也較能反映當前多數房企對于發展養老地產的顧慮。從進入養老產業的房企來看,多數房企對養老項目投入相當有限,甚至也有房企苦撐幾年后黯然離場。但也有房企的養老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如萬科、遠洋、保利這三家。
??萬科:社區嵌入式養老
??萬科2010年進入養老市場,在經過多年的探索,萬科養老產品已經覆蓋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體系,截至目前,萬科已在杭州、廣州、北京、上海、青島、成都、濟南、合肥等10個城市布局了近130個養老項目,其中開業運營了超過70個養老項目,目前緊隨政策走向,著力發展其嵌入式養老微機構,即萬科的智匯坊和隨園之家項目。智匯坊養老項目在上海、廣州兩地布局,已成為當地的標桿微型養老社區項目,其中上海的智慧坊現金流已經轉正。
??但從投入回報來看,嵌入式養老微機構目前營利并不樂觀,以上海的七寶智匯坊為例,該機構總計有34張床位,配有萬科團隊人員16名,其中8名護理,整體運營成本較高,在入住率達到90%才能保證收支平衡,而該項目前期投入即有650萬元,僅依靠護理收入難以回本。出現這種問題的除了政策扶植不夠外,也在于該機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此成本較高,而暫時未能形成規模效應,若后期對機構輻射的周邊社區老齡人口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在業務拓展的同時也能攤薄人力成本,將會為機構取得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規模化經營上,萬科的杭州隨園之家的表現優異,通過與當地合作政府,依靠自身養老團隊支持各社區養老機構運營,在2016年10個月內即完成從1家到100家的迅速擴張,在未來三年,萬科計劃將隨園養老布局至千個網點,直接服務客戶數超過5萬名,覆蓋長者將達60萬人,這些均是以萬科在杭州的大型養老機構隨園嘉樹和護理院為依托的,因此隨園之家也可看作是萬科養老服務擴張的一個支點。整體來看,萬科的養老事業前途光明,未來通過與政府合作,輕資產,品牌化輸出或成常態,其養老產業的市場占有率將進一步提高。
??遠洋:輕資產式養老
??遠洋養老項目以輕資產方式運營,目前遠洋在北京共有7家養老機構,已運營三個高端養老社區,一個項目臨近開業,三個項目在建。背靠安邦及中國人壽兩大股東,遠洋發展養老產業的戰略也比較符合險資的投資偏好。根據遠洋總裁李明在2016年中期業績會上的表述,“養老地產可以占據遠洋三分之一的業務”,由此可看出遠洋未來在養老產業領域的投入仍將繼續加大。
??遠洋自2013年開始以子公司椿萱茂布局養老,所運營的養老項目全為高端養老項目,且均是通過租賃物業的方式完成建造,而選取的項目一般位置臨近三甲醫院,再通過與國外成熟的養老機構合作,引入設施及專業護理人員,保證了椿萱茂的高端養老品牌。根據遠洋2016年的中期業績會顯示,其北京第一個養老公寓已經滿租。其他兩個項目出租率當時分別為50%及40%,40%出租率的項目是在項目開業4-5個月之后完成的,總體上運營較為成功。雖然遠洋輕資產的運作方式減緩了公司的資金壓力,但整個椿萱茂當前并未實現盈利,高端養老項目也并非對應的高回報,具體原因除了政策補貼不足外,可能還與北京高端養老項目激烈的競爭環境有關。整體看來,遠洋養老地產的品牌建設比較成功,節省了一部分資金的同時,為其未來的輕資產化運營、高端品牌輸出打下了基礎。
??保利:全產業鏈介入式養老
??保利地產在2010年即涉足養老產業,經過這幾年的探索,目前發展有三類子品牌,專注機構養老的和熹會,提供社區及居家養老服務的和院健康生活館,還有參與提供養老產業產品與服務的保利安平,形成了保利全產業鏈介入的養老產業模式。根據保利2016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核心城市規劃或投入運營養老項目共11個,目前主要以和熹會形式的機構養老為主,面向高端客戶,與遠洋地產的椿萱茂類似,而目前整個和熹會也暫未達到盈虧平衡,仍在提高市場占有率以及品牌經營階段,距離其在全國范圍內形成80個和熹會連鎖化經營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對養老產業也將持續投入。
??保利在養老產業上下游的嘗試正對當前養老市場的缺口,根據民政部數據,全國養老床位數2015年達到680萬張,按照1位護理人員照顧5位老人來算,當前市場上至少有100萬以上的專業護理人才缺口,保利安平通過培訓專業人才,向外可提供專業化的護理服務,輕資產化運營,而向內也可為和熹會補充人才,是一個比較好的規模增長點。此外,保利安平的服務也覆蓋養老咨詢,設施運營管理等方面,依照其和熹會的品牌及自身的專業程度,保利地產在養老產業的上下游的前景值得看好。
??總結
??整體來看,我國的養老市場遠未成熟,政策端也需要不斷發力支持。已進入該市場的房企目前均處在搶占市場及經營品牌階段,盈利效果不如人意。從各典型企業的表現來看,未來的養老市場在社區嵌入式養老微機構、輕資產運營、養老產業上下游建設上的機會較多,房企可借此投入有限的資金,來撬動一個未來的大型消費市場。而對于中小房企則并不建議進入,因當前的養老市場盈利空間十分有限,需要企業有足夠厚實的家底才能“玩得起”,若是有足夠良好的政商關系,提前布局有相關的健康產業,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