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9 09:41:52
??熱點聚焦
??Wind數據顯示,7月(截至7月27日)30大中城市①商品房成交面積環比下降37.49%,其中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的環比降幅分別為14.27%、36.24%、26.82%。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下降30.41%,其中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的同比降幅分別為8.75%、46.86% 、49.56%。6月份出現成交面積回暖趨勢未能持續,多家典型房企單月銷售業績大幅下滑。
??熱點評析
??7月成交回暖趨勢未能持續,典型房企銷售額集體下滑
??7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環比均明顯下降,6月份出現成交環比大幅上漲的勢頭未能持續。其中一線城市環比小幅下降,上海、深圳商品房成交面積持續回暖,環比增長32.25%、23.10%,北京和廣州則分別環比下降34.25%、50.38%。二線城市大多數城市表現較差,總體環比降幅最大,三線城市表現各異,分化明顯。7月多家典型房企銷售額下滑,根據房企月報披露,萬科7月實現銷售面積96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1.57%,保利實現簽約面積77.3萬平方米,環比下降40.72%,金地簽約面積22.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3.21%。
??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6月為房企銷售額統計的重要時間節點,按照慣例房企會盡可能增加推盤量,造成7月可銷售資源減少,推盤量變化是7月商品房成交和企業銷售額環比下滑的直接原因;二是疫情嚴控解除后,前期擠壓的購房需求大多已在6月陸續釋放,造成7月成交熱度降低;三是多地出現房屋延期交付問題,項目業主集體“停貸”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討論,影響了消費者對新房購置的信心。
??目前房地產市場復蘇并不穩固,多地發布新政,提振購房消費信心
??7月的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環比皆大幅下行,說明當前市場復蘇并不穩固。企業和購房者信心不足,土地市場及新房銷售市場皆難言樂觀,短期內房地產投資很難修復。7月以來各地寬松政策密集出臺,政策調整角度更加多元,除了降低首付比例、上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基礎措施外,多城發布了購房補貼政策,以真金白銀補貼購房者。同時監管層重視問題樓盤的治理工作,在過去的一周,銀保監會多次發聲表示,銀行保險機構應積極參與相關工作機制,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推動“保交付”。鄭州、西安、咸陽等城市通過制定“一對一”幫扶方案、設立紓困基金等方式助力“保交付”,維護購房者的權益。隨著多角度的寬松政策出臺,形成“組合拳”刺激居民購房信心逐漸恢復,短期內二手房市場或將率先復蘇,中長期看,隨著房地產行業風險出清,提振購房消費信心,新房銷售市場有望逐步回暖,重點城市“金九銀十”可期。
??注①:30大中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青島、蘇州、江陰、廈門、大連、武漢、南昌、佛山、無錫、福州、東莞、惠州、包頭、長春、揚州、安慶、岳陽、韶關、南寧、成都、長沙、哈爾濱、昆明、石家莊、蘭州、天津。其中杭州、南昌、武漢、哈爾濱、昆明、揚州、安慶、南寧、蘭州、江陰、佛山11個城市為商品房數據,其它城市為商品住宅數據。南昌、東莞、包頭、長春、安慶、岳陽、長沙、哈爾濱、昆明、石家莊、蘭州,11個城市自停更后不參與最新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