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科偉、柏品慧2022-03-07 12:00:53
??今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聚焦房地產行業,政策層面如何定調?還有哪些政策紅利值得期許?
??01
??堅持房住不炒基調不變
??保障剛需滿足改善及新市民購房消費
??繼續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點評:房地產政策層面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保障剛需、滿足改善,因城施策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近期,鄭州、昆明、唐山等多城相繼放松房地產調控,預計弱二線以及三四線城市或將跟進放松調控,涉及放松公積金貸款,變相放松限購及限貸,調降房地產交易稅費,購房補貼等,以期穩定市場預期,逐步恢復市場信心,引導房地產交易逐漸恢復正常化。反觀核心一、二線城市仍需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松勁,并嚴堵政策監管漏洞,短期內“四限”調控仍將從緊執行。
??其二,滿足新市民合理購房消費,因城施策執行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并給予新市民一定力度的信貸政策支持。譬如新市民在非限購城市購買首套房,首付比例可以按照最低20%執行,并下調房貸利率。又如新市民在限購城市購買首套房,只要符合限購政策要求且具備購房及還貸能力,同樣要應保盡保,涉及適當降低新市民首套房按揭貸款的標準,縮短放貸周期,并下調房貸利率等。
??02
??探索行業新發展模式實現良性循環
??報告未提及房地產稅
??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完善住房市場和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高端有市場、低端有保障的住房制度。具體而言,加快構建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十四五”期間將著力提升保障房覆蓋率,重點解決新市民、困難群體住房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并未提及房地產稅。聯系到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持續轉冷,商品房銷售增速滑向負增長,房價同樣整體下行,此時決非是落地房地產稅較好的時間窗口期。我們認為房地產稅或將暫時擱淺,部分城市試點工作或將向后延期。當然,房地產稅乃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漸恢復穩定,房地產稅相關試點工作也將進入實操階段。
??03
??貨幣政策堅持房地產去金融化
??執行好差別化住房信貸保障合理需求
??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有利于增強財政可持續性。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于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今年安排中央本級支出增長3.9%,其中中央部門支出繼續負增長。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約1.5萬億元、規模近9.8萬億元,增長18%、為多年來最大增幅。中央財政將更多資金納入直達范圍,省級財政也要加大對市縣的支持,務必使基層落實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動力。
??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讓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融資便利度提升、綜合融資成本實實在在下降。
??點評:財政政策將提質增效,新增財力要下沉到基層,務必使基層落實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動力。一方面,保市場主體穩定城市經濟基本盤,地方政府可以給予困難企業一系列的紓困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通過降低居民稅費負擔等政策手段,變相提升居民收入預期及消費能力。聚焦房地產行業,對于那些市場需求羸弱、庫存高企的弱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仍可以通過購房補貼、稅費減免等財稅刺激措施托底樓市。
??貨幣政策總量整體穩健,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短期內再次降準的可能性不大,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但要結構性紓困實體經濟,引導信貸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著力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困境,尤其要降低企業實際貸款利率,預計年內LPR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間。
??未來房地產金融政策將精準收放,既要支持居民自住以及改善性購房消費,支持房企合理的融資需求,更要堅決遏制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問題死灰復燃,嚴防信貸資金通過各種渠道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具體而言:房地產行業將繼續去杠桿,房企融資的“三道紅線”、房貸管理的“兩道紅線”也將持續發力,真正將房企負債率、居民杠桿率逐步調降至相對合理的水平。
??貨幣政策將會加大對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的支持力度。銀保監會明確支持商業銀行依法合規為專業化、規模化的住房租賃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降低住房租賃企業資金成本,助力緩解新市民住房壓力。鼓勵保險機構開展出租人責任險、承租人責任險等保險業務,支持長租市場發展。
??04
??GDP5.5%就業1100萬收入增長同步
??提升居民購房消費能力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并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
??點評:首先需要肯定的是,2021年我國主要經濟發展目標超預期完成。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同比增長8.1%,出色完成了6%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比上年增加83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5%。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個百分點。
??2022年,我國主要經濟發展目標整體是穩中求進,并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考慮到2021年GDP高達114萬億元,GDP增速則呈逐季回落態勢,四季度GDP同比僅增長4%。短期內,經濟依舊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表現于消費、投資增長動力較弱,出口難以延續亮麗表現。因此,2022年GDP目標增速設定至5.5%左右,這既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又是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高質量增長。
??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在經濟穩增長的同時,要將經濟發展成果在居民就業、居民收入增長等環節予以體現。2022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仍保持在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可以期許的是,隨著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費預期,推動居民消費持續復蘇,房地產市場也將有所受益。
??05
??增收降負既提高生育水平又強化收入增長預期,改善購房需求堅挺
??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
??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在規劃、用地、用房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加強勞務協作、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養育負擔。
??點評:居民增收降負既提高生育水平又強化收入增長預期。增收環節在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通過職業技能培訓等必要手段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降負環節則在于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
??2021年,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行至7.52‰,人口自然增長率低至0.34‰,人口增速已經滑向負增長的邊緣。現階段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可以提振適婚適育家庭生育意愿,減輕家庭養育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出生人口持續下行的趨勢。而在生育政策紅利的加持下,二孩、三孩家庭或將明顯增多,改善性需求或將愈加堅挺,三房、四房及以上大中戶型成交占比也將穩步提升。
??06
??就近城鎮化、全面放開落戶
??城市更新將合力穩定樓市發展預期
??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市政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開展老舊建筑和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再開工改造一批城鎮老舊小區,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嚴控撤縣建市設區。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點評:穩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未來城市群、都市圈將成房地產市場的核心載體,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長江中游和成渝這5大城市群有望占據更高的市場份額。但需要提醒的是,新型城鎮化并非“攤大餅”式發展,而是引導資本、產業、人口等各項資源要素在不同能級城市之間雙向流動。
??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并將縣城作為承接人口轉移的核心載體。其二,大中城市將進一步放開落戶限制,核心一、二線城市仍將調降人才落戶門檻,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或將實行“零門檻”落戶。
??理想預期下,三四線城市城鎮化率將穩步提升,期間有望帶動一定數量的增量購房需求,核心一、二線城市更將吸引高素質人才不斷聚集,房地產市場前景將更為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更新將成房地產市場穩定劑,隨著棚改、舊改持續推進,有望帶動一定數量的增量購房需求。以鄭州為例,實施安置房建設工作三年行動,結合房地產市場形勢,堅持以貨幣化安置為主。并對未開工建設的安置房,鼓勵拆遷群眾選擇貨幣化安置。預計部分壓力城市或將效仿鄭州,更有必要及動力推進棚改、舊改建設力度,以便刺激居民購房消費,減緩市場下行壓力。
??07
??長三角、粵港澳為代表的區域重大戰略,引領行業新一輪城市走勢格局
??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
??經濟大省要充分發揮優勢,增強對全國發展的帶動作用。
??點評:長三角、粵港澳將先行先試區域重大戰略發展,進一步發揮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例如長三角城市群將對標打造世界類級城市群,浙江省也將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又如粵港澳大灣區將對標打造世界類級經濟灣區,深圳也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區。
??可以期許的是,長三角、粵港澳將繼續引領中國經濟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并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受此影響,長三角、粵港澳也將引領房地產行業新一輪格局發展,城市市場紅利更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