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科偉、柏品慧2016-06-29 10:17:59來源:克而瑞
??50城成交面積環比繼續跌5%,連續3個月小幅下滑趨勢不改
??數據顯示6月50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合計成交2047萬平方米,環比下跌5%,同比漲幅13%。從4月份以來連續3個月逐月環比小幅下跌的趨勢沒有改變。分城市能級來看,各線城市成交量均不及上月,其中一線城市環比跌幅略高達8%,同比亦下降20%;二線、三四線城市環比跌幅分別為6%和2%,但同比分別增長23%和14%,表現可謂是差強人意。
政策嚴苛加之需求透支,一線城市成交量環同比跌幅分別達8%和20%
6月份一線城市僅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量環比上漲。同比來看,一線四城成交量全線回落,尤其是深圳同比大跌54%。不過,從月度成交數據來看,自今年1月份以來,深圳樓市成交量逐月走低,已由2015年12月的80.5萬平方米大幅滑落至2016年5月的28.6萬平方米,跌幅多達64%之巨。因此,本月深圳成交量環比大漲,更多由于上月基數極低,僅僅意味著成交量在前期大跌的基礎上逐步回歸,并不代表深圳樓市再次進入“放量上漲”階段。
我們認為造成一線城市成交量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其一、調控政策嚴苛,效果顯現。上海、深圳相繼加碼限購政策,北京通州區甚至將限購范圍擴散至商住公寓,政策抑制需求釋放,效果顯現。其二,前期需求透支嚴重,房價上漲過于迅速使得市場觀望氣氛濃郁,形成有價無市局面。因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長期供不應求,房價上漲尤為顯著。而且,各區域、板塊地王頻出,進一步拉升了房價上漲的預期。統計局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5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同比大漲54%,漲幅高居各線城市首位。與此同時,受制于前期市場需求急劇釋放,后續置業需求難以為繼,一線四城市場普遍“有價無市”。
南京、蘇州現疲軟,武漢、天津、濟南成交崛起大有接棒之勢
蘇州、南京可謂是二線城市領漲的龍頭,6月成交量環比繼續回落,且跌幅都在20%以上。雖然熱門二線城市借助供不應求熱炒土地市場,但購房者心理預期已有轉變,觀望情緒加重。長春、呼和浩特和石家莊這類高庫存城市成交量仍處下降通道,市場需求仍未被激發。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天津和濟南成交量維持高位,庫存和消化周期全線走低。譬如,5月武漢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僅3個月,并且月內成交套數在100套以上、銷售金額在1億元的項目約有70個,熱銷項目保利公園九里和武漢CBD銷售金額雙雙突破6億元,購房者入市積極。
三四線繼續分化,市場表現反復跌宕,仍需供需兩端發力去庫存
6月份三四線城市表現繼續分化,韶關、晉江和寧德成交量顯著提升,同、環比漲幅都在70%以上,韶關成交量更是實現翻番。以晉江為例,在多方面利好政策作用下,成交量連續數月維持在較高水平,房地產市場回暖跡象顯著。
與此同時,以溫州、張家港、常德和金華為代表的同、環比均下降的三四城市不在少數,尤其是莆田成交量再現“腰斬”。受制于居民購買力有限、人口持續凈流出等多方面因素,三四線城市成交量往往呈現“脈沖式升降”反復跌宕走勢,地方政府仍需在供、需兩端持續發力,緩解庫存風險。
綜上所述,6月份往往是上半年樓市成交高點,但前26天成交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樓市并不如市場預期中的一片紅火,熱門一、二線城市初現疲軟之勢,大都呈現“量跌價升、有價無市”格局。個別城市因房價上漲過快,已明顯抑制市場需求有序釋放,成交量步入下行通道將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