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科偉 馬千里2016-02-05 10:28:18
??市場前景看好是“地王”涌現最硬背書,地塊自身稀缺性錦上添花
??1月份二線城市單價地王涌現的最大成因,首先是基于城市火熱的成交支持,而城市之間的庫存壓力分化,以及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縮減,更是進一步加劇了二線城市的土地爭奪。而杭州、南京作為二線城市中的翹楚,單價地王的刷新,實際也是趨勢上的必然。
??不過畢竟是“物以稀為貴”,單價地王還是要有難以復制的稀缺性。支持高地價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口聚集、商業、醫療,綠地、公共交通等指標都需要 名列前茅,但在杭州、南京這類二線城市,此類優質地塊并不少見,如南京河西其實還有不少類似地塊有待開發。我們認為,真正成就這兩塊單價地王稀缺性的,還 是基于他們隔路相望的“頂配分校”:南京的地王對口的金中河西分校,以及杭州地王毗鄰的勝利實驗小學(勝利小學分校),都可以說是目前兩市新房首屈一指的 教育配套。高房價板塊的優質學區就成了房企眼中下金蛋的母雞。這樣我們也不難理解,上海建工在為何在拿下海玥名都苑(臨近G68地塊)后還不滿足,非要再 以地王價格力壓融創,拿下金中河西分校四至的最后一塊宅地。
??TOP10地塊含金量較往年同期下降,但南京、杭州等成榜上新寵
??主要體現在三點,其一是榜首與門檻均同比回落,1月份南京的G68地王最終樓板價為4.2萬元/平方米,與2014年、2015年1月的單價地王相比均有不小差距,而位于入榜門檻的杭州42號宅地樓板價為1.9萬元/平方米,也低于去年入榜門檻;其二是一線城市入榜地塊不多,2014、2015年1月分別有8塊、9塊一線城市土地入榜,而2016年僅有5塊;最后是高溢價地塊顯著減少, 2016年單價TOP10地塊共有4塊底價成交,而同是市場大年后的2014年1月,溢價率最低的也有71%,而溢價率最高的地塊更是達到了445%。(2013、2015年同為房地產大年,而2014年市場整體稍冷,所以這里就不對比2015年1月市場了)
??成交總量確在下跌,一線城市跌幅尤甚
??再循例看看總量數據,據CRIC監測,2016年1月全國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金額910億元,同比大跌23%;成交建筑面積2615萬平方米,同比驟降45%,為近五年的1月份新低。1月土地市場的驟然降溫,我們認為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影響,其一是行業周期,傳統淡季致環比大跌;其二是需求熱度降溫,經歷了2015年下半年的高熱之后,目前地價已達高位,且最急迫的那一批吸儲需求已得到釋放;但最重要的還是政策嚴控,1月份國土部再一次明確表態,2016年仍將聚焦去庫存,對于住宅用地政策將采用“有保有壓”結合方式。
??分城市能級來看,一線城市成交量下跌最大,1月份土地出讓面積同比下滑七成,全國占比僅為12%,也為近5年以來最低。實際上,近年來一線城市 土地成交量下跌已是大勢所趨。據CRIC整理,2015年一線城市計劃出讓經營性土地3417萬平方米,但最終僅成交了2000萬平方米。雖然國土部一再 要求供不應求的城市要加大土地供應,但受到拆遷成本高、建成區土地儲備幾近枯竭、公共設施承載力不足、土地流轉受限等因素影響,一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量仍難 抬頭。如近期宣布降低土地出讓量的深圳,更是個中典型。
??整體土地供求縮量,但熱點二線城市土地市場必將成為資金追逐新寵
??在“有供有限”的高壓之下,土地成交下跌之勢仍將持續,我們認為2016年土地市場規模或將加速縮量:一方面,二級市場將“搶占”一級市場份 額,盤活企業存量土地,房企對一級市場的需求勢必大大減少。另一方面,國土部鼓勵企業租賃土地,鼓勵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出讓方式,降低企 業用地成本,這樣勢必會搶奪部分商辦地產的需求。
??雖然地市整體偏冷,但我們認為:“降首付”之后,對一線市場影響不大,而熱點中心二線受益最大,多數三四線效果不及預期,必將使得資金、企業涌 向熱點二線城市,在銷售市場向好的情況下,熱點二線城市的銷售-投資機制將被率先激活。得益于存量大幅降低、消化周期普遍轉向供不應求,土地消化周期相對 較短,短期內不會出現供應井噴,房企無論是基于前景判斷還是補倉需要,二線城市如南京、武漢、杭州、成都、蘇州等城市土地成交也顯著上漲,土拍競爭程度甚 至大有向一線城市看齊之勢,近期南京、杭州地王頻出,即說明趨勢已在醞釀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