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3日,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本次會議或繪制出新路線圖,為“法治中國”作頂層設計,以法治為改革護航,而司法改革、反腐“治本”等話題則成為輿論觀察此次會議的焦點。
10月1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fā)《習近平論依法治國》,此文梳理了習近平十八大以來關于依法治國問題的講話要點,涉及的法治內容十分豐富。[詳情]
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為“法治中國”繪制路線圖。港媒預測,四中全會將深入討論如何加大憲法實施的監(jiān)督力度。[詳情]
據統(tǒng)計,本屆四中全會是改革開放以來開會時間最晚的一次。事實上,以往歷次四中全會的會期都在10月以前。至于備受關注的議題,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據悉將以依法治國為主題,這在改革開放以來也是首次。[詳情]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將陸續(xù)出臺,依法推進實施,包括《預算法》、《消費稅法》、《環(huán)境稅法》、《房產稅法》、《不動產登記條例》等等,這些法律實踐將極大改善中國的法治環(huán)境。[詳情]
四中全會將回顧總結并高度肯定過去一年的反腐廉政工作。預計在接下來一年,對腐敗要繼續(xù)保持高壓姿態(tài),反腐進入“新常態(tài)”。在黨內的紀檢制度改革方面,沿著將反腐制度化的方向繼續(xù)實現“不能腐、不易腐”。[詳情]
“依法治國”表面上看與股票市場關系似乎不大,實則意義重大。目前所反映的是經濟當前面臨經濟增速持續(xù)下降、經濟活力不強、結構失衡、可持續(xù)性飽受懷疑等問題,這些問題的重要根源之一就在于中國企業(yè)和居民所面臨的制度環(huán)境。[詳情]
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未來5年是我國走向法治市場經濟的關鍵時期。簡政放權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從法治的層面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詳情]
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副教授、中央黨校人權研究中心暨人權室副主任王靜表示,人民當家做主就是以人民利益為依歸,以保障法律規(guī)定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定利益為基礎。財產權因之關乎生存,必然應是公民法定利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詳情]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學院副院長,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永忠向四中全會建議,盡快設立政改特區(qū);堅決擯棄兩大根本弊端;努力做到“三個相對”。權力結構不是因為困難,而不敢改革;而是因為不敢改革,所以更加困難。[詳情]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貴松表示,諸多單行法已經修改或正在著手修改,著力消除不必要的事前行政干預。當然,簡政放權的手段其實不限于行政許可的改革,還應包括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程序的簡化等諸多方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