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1 15:23:12來源:中房網
一座新城的骨氣、意氣和神氣
城市設計應成為新城吸引人的銳利化武器。我們應該通過城市設計,勾畫出新城的形象,為人們描繪出多姿多彩的生活藍圖。新城就像是一張白紙,而城市設計就像是在上面作畫。你在上面畫上的每一筆,都事關整幅作品的優劣。
唐代畫家張彥遠有句很精辟的話,來說明繪畫時用筆與立意之間的辯證關系:“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骨氣是用筆技法,而意氣則用于傳達出畫本身的意境。用筆對了,但立意不明,則風格不高;用筆不對,意氣再好,恐怕也顯拙劣。神氣則是為畫潤色加分的那部分。因此,骨氣、意氣、神氣皆為繪畫之“元氣”。
那么,何為一座新城的骨氣、意氣和神氣呢?新城相較于老城,需要更適宜的規劃手段以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是骨氣;要有不一樣的氣質和新意以提供更豐富多元的生活體驗,是意氣;要有能提供美譽度和自豪感的神來之作,是神氣。這三者相互交融,彼此依托,缺一不可。
新城軸線——不是開場白,而是卷首語
在新城的規劃中,軸線不可或缺,它是整座城的骨架,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很多設計者僅把城市軸線當做新城亮相的“開場白”,直白卻千篇一律,很難讓人印象深刻。一座新城的軸線,應當成為意猶未盡的“卷首語”,或不拘泥于風格,大膽行事;或變化萬千,不讓人一眼就看透。
特色化建筑軸
藝術科學城是西班牙瓦倫西亞圖里亞河原河床上5個地區的總稱,綿延兩公里,占地35萬平方米,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師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統一規劃。建設之初,這里是一片城市邊緣地帶,荒蕪沒有生氣。而建成后的藝術科學城,以一條清晰的軸線組織新城架構。五座標志性建筑坐落在一條“文化軸”上,使整個藝術科學城就像一條貫穿整個城市的線,同時也是連接新千年的紐帶。沿著這條線,各相關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軸線上每座標志性建筑都有獨特的風格。科學館的結構是由5個混凝土樹狀結構一字排開作為主結構,由一系列三角形斜拉構件為輔。主結構支撐著屋頂與墻面的連接處,這些“樹”同時容納了豎向交通與服務管線。遠遠看去,科學館好似動物骨骼體,十分逼真。而天文館則是被覆蓋在一個透明的拱形罩下,仿佛一只眼睛。這個設計巧妙地體現出人類由觀察星空所發展出來的天文學。歌劇院則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歌劇院的理解,第一眼看上去好像一艘遠航的太空船。這些奇思妙想的建筑形態,吸引了大量游客造訪,這座新城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可見,建筑軸上的標志性建筑,寧可過,不可不及。它應當有所突破。
瓦倫西亞科學藝術城的建筑軸
宜人化空間軸
日本橫濱21世紀未來港在設計之初,就賦予三條軸線三個美麗的名字:皇帝軸線(King Axis),皇后軸線(Queen Axis)和大摩根軸線(Grand Mall Axis)。橫濱就是以這三條軸線為主要骨架,組織整個新城的標志建筑、主要公共空間和交通站點的。然而這三條軸線最重要的意義則是在于,通過容易識別的線性系統,分別組織一系列不同性質的城市的公共空間。西邊的皇帝軸線,是以橫濱火車站為起點,聯系了多個商務功能區和林蔭道;東側的皇后軸線從櫻木町火車站開始,貫穿主要商業空間和有節奏的室內步行長廊、以及熱鬧的室外劇場和公園;而東西向的大摩根軸線除了聯系兩條軸線之外,還用開闊的林蔭道和廣場綠地等空間,集中了主要的文化設施(例如丹下健三設計的橫濱市博物館)。這一系列的公共空間,給城市帶來了詩意,更給來到這里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皇后軸線為例,這條軸線有室內部分也有室外空間:地標大廈和皇后廣場的室內商業增加人們駐足的時間;室外劇場和林蔭道穿插其中;兒童游樂園聚集了大量的家庭成員;再往后則通向城市濱海島、紅磚倉庫、橫濱國際輪船客運中心等多元旅游目的地。由不同公共活動空間串聯起來的皇后軸線已經成為橫濱最繁華、最活力和最知名的一條步行游覽線。
空間串聯的軸線,目的在于構建新城當中宜游和宜居合二為一的步行交通系統。它應當是更宜人,高品質和充滿變化的。
日本橫濱的特色空間軸——左側為皇帝軸線,右側為皇后軸線,橫向為大摩根軸線
城市大手筆——城市公園,重塑城市空間
Havamal(歐丁神語),千年歷史的古冰島詩中說,“人是人最大的樂趣”(man is man's greatest joy)。城市的最大吸引物,是人。一個好的城市設計,是容易讓人忘卻周邊的建筑的,而意在鼓勵人們參與和扮演一個積極的、人的角色。人們沉浸在有趣而豐富的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當中,與身邊的人發生交流和互動。
近些年,在城市生活發展中產生的種種奇異景象,都難與公共空間相媲美。一座城市需要有大尺度的公共空間來承接人們的生活印記。多樣化的城市生活很大程度依托于邀請,設計師就是要向人們發出這樣的邀請,通過城市公共空間的營造,讓人們能深刻感受到城市生活的魅力之所在。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西班牙的達爾哥諾瑪新城。它是位于巴塞羅那市的西北角、毗鄰地中海約34公頃的土地,1996年開始建設。其中有一半的土地被用作公共綠地,其他的部分由3座辦公樓、3座酒店和15座公寓樓以及一座大型購物中心組成。這達到一半占地面積的公共綠地也就是現今的達爾哥諾瑪公園,已成為巴塞羅那市的第三大公園。其中包括三片湖面、三個兒童游戲場所、散步道、一系列水景和一座連續的巨型鋼雕。其中連續的巨型鋼雕貫穿了水景、活動場地和綠地公園等空間,創造出了獨特的城市景觀。而這座公園不但是一個優異的城市公共空間,也承接著城市和海濱之間的通道作用。由于它足夠大,人們在從巴塞羅那通往海濱的途中,一定會停下來到這個公園看一看。
人們停下來的另一個原因是,達爾哥諾瑪公園是城市中難得的生態公園。人們在這里可以看到城市中很難看到的生態景觀和動植物。公園并沒有使用城市供水,而是匯集和重新利用地基挖掘和附近地鐵工程過程中抽出的地下水,經過自然凈化后注入池中。這種沒有經過化學過程處理的水體成為各種水生植物、魚類、青蛙、甲殼類和鳥類的棲息地。這種特色也讓達爾哥諾瑪公園在2004年獲得城市土地學會(Urban Land Institute)歐洲優勝獎。
另外一個博得喝彩的新城案例,是日本福岡的愛藍島新城。它是一座新興的填海新城。從2003年被認定為亞洲商務特區之后,愛藍島便開始著手建設其開放中央地區——一個約15.3公頃的超大型中央公園。公園本身包括巨大的湖面、許多生態小公園和兒童活動場地,成為孩子們嬉戲的樂園。而在其中的由日本建筑大師伊東豐雄設計的展廳Central Park Grin Grin和國際交流庭院,成為愛藍島城聲名遠揚的城市名片。展廳設計外觀為自由靈動的曲線,充滿了自然和活躍的氣息,屋頂散步道和多個形態各異的小庭院成為其特色的空間,在建筑界廣受好評;而國際交流庭院則成功舉辦了2005年日本第22屆全國城市綠化展,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七個友好城市參加,在這里常年展出這幾個城市的特色園藝景觀。中央公園在為居民創造充滿綠色的自然環境的同時,更是吸納了外界的新鮮元素,為新城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日本福岡愛藍島新城的中央公園
一座具有活力的城市,都需要在市中心留出大尺度的公園和綠地空間。比如芝加哥千禧公園,以綠地為基底,通過一系列的趣味化、多樣化的建筑、構筑物、空間和景觀,組織人們的休閑和娛樂生活。這些大尺度的空間,還原了城市人對自然的渴望,重塑城市人文精神。它所帶來的利益是長遠的,顯而易見的。而新城在建設之初,更應該利用現有的生態基底,預留出這樣的大手筆。新城,既有生態的形,更有城市的魂。
精神樹立——建筑群形象,城市天際線
一座新城需要精神樹立。它可以是一座超高層建筑,也可以是一組建筑群落。它是標定新城中心的最佳形態。然而它的作用不僅僅如此。通過超高層頂層的瞭望臺,可以讓人以獨特視角,去感受城市的第五立面。例如日本大阪的梅田大廈,以一座雙塔的形式出現。在兩棟塔樓之間搭建了環形瞭望臺、扶梯天階和觀景直梯。環形瞭望臺提供了360度全景;通高四層的扶梯天階,更是成為“勇士”必去的觀光項目。而位于日本臺場新城的富士電視臺本社大樓,除辦公以外,更是以觀光功能著稱。在大樓25樓處設了一個直徑達32米、以鈦合金材質制造的超巨大球型瞭望室,命名為“Hachitama”,成為人們最愛去的觀光地之一。
然而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人們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人們更傾向于去感知那些高低錯落形象各異的“建筑群“,那看起來更豐富有趣,有更多的事物可以去探索;人們也傾向于在流動中感受一座城市的韻味,去充分地體會這座城市不斷更新著的活力。與一座超高層建筑相比,新城需要用一組建筑群形象作為展示。建筑群不僅作為與老城遙相呼應的群地標,也利于形成魅力化的城市天際線。
橫濱21世紀未來港被認為是日本第一個成功貫徹了規劃天際線的城市設計項目。它與以往規劃指定各個地塊限高的做法不同,規劃師著重控制一個總體的景象。海景被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考慮,建筑物越靠近海面,高度就越低;當一條街道通向海面時,越靠近海面,兩旁建筑物的沿街面退界就越多。按照這樣的邏輯進行城市設計,當人們驅車向海濱行駛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一個連續展開的美麗景象。為了充分展示橫濱的美麗景象,海面上還建立起了一艘橫濱國際輪船客運中心,專門為人們提供最佳觀賞點。
新城的中心,不僅僅是高度聚合體,也不僅僅是提供多元視角,我們更需要一座優美的城市。
大師新城——給新城提氣
建筑大師的作品,就是那妙手生花的點睛之筆。一個建筑大師的作品當然不可能決定一座城的命運,但它卻可以代表一座城的形象,賦予一座城以未來。這里的學問就在于,建筑大師知道在哪里發力。他通曉如何用他的建筑產品,給新城提氣。
日本福岡百道新城之“建筑家之路”
百道新城位于日本九州福岡市西部,是一座新興的填海新城。百道地區是1977年開始逐步填海造田形成的新城,當時沒人愿意在這里買房。開發商亟需解決的課題就是如何創造出宜居的環境,提升地塊的價值。在那個年代,公寓的設計基本出自本地設計師之手。而百道新城的開發商在拜訪建筑大師磯崎新后,決心打造全新的住宅系列“NEXUS ”住宅系列。
打造這個系列的初衷是不希望福岡的城市形象同質化,最后變成日本隨處可見的城市形象。于是開發商希望通過大師之手,通過建筑形象創新改變公寓樓的形象,創造出未來的品牌。這就是現在的“NEXT US = NEXUS”品牌系列。
這還只是個序曲。1989年,在福岡的百道新城舉辦“亞洲太平洋博覽會”的同時,這里也進行了一場新建成的“住宅環境展”。這是由磯崎新組織,邀請世界一流建筑師米切爾•格雷夫斯、黑川紀章、葉祥榮、出江寬、木島安史等共七位世界級建筑大師共同設計開發的住宅和商業中心。各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勾勒出完美協調的街景,現在成為百道新城一條著名的“建筑家之路”。設計不僅反應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設計思潮,也展示了百道新城注重設計、重視專家的姿態。
“建筑家之路”項目完成之后,百道新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建筑大師的設計成為當時社會各界討論的熱點,人們對百道的未來,懷有更多的預期。
日本福岡百道新城的建筑家之路
丹麥哥本哈根奧瑞斯塔德新城
而有的新城在建設之初,就邀請建筑大師為新城創作出引領世界潮流的新建筑。如丹麥哥本哈根市附近,有一座新建的奧瑞斯塔德新城(Ørestad),設計事務所BIG受邀為新城設計8字住宅、VM住宅、山之住宅等一系列的項目。這些作品不負眾望。 8字住宅以其獨特的造型和全新的建筑理念,獲得了2011年度世界建筑節最佳建筑獎;山之住宅獲得2006年世界住宅獎。這也正迎合了奧瑞斯塔德新城曾經立下的豪言壯語——“給藝術家充分的創作自由,Ørestad將以引領建筑和藝術之潮流為豪”。(It is the intention to give full artistic freedom concerning architectural form, so that the new city quarter ofØrestad will boast state-of the-art within architecture and art during the building years。)
建筑大師可以為新城帶來活力,無論是通過他的個人風格,還是品牌力和號召力,都能充分體現新城的高含金量和高技術水準,新城居民也因此獲得了自豪感。大師新城更是一種雙贏。
結語:
人們選擇新城,并不代表一種戀舊的傳統田園風情,而是城市生活的延續和發展。因此新城的建設,脫離不了多樣化的城市功能、愜意的城市氛圍以及信息的多元交互。它們構成了一座城的元氣。而新城的城市設計不應當是模式化的,而是要通過設計來邀請人們造訪,給予交流和休閑的空間,為人們帶來美好的城市生活。在這座城市,人們不會覺得無事可做,而是忙著調動五官,去體會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人們不經意間,就會與這座城市的某一棟建筑、某一條街道、某一個公園、發生密切的關系。
畢竟,新城是人的新城,有人才有城。
作者:劉夢薇
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
www.rl-consult.com
選自《技術要點》44期《新城動力》
技術要點法律聲明:
文章版權歸華高萊斯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本公司允許,不得擅自進行轉載或作其他任何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