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 18:21:40來源:中房網
??中房網訊(苗東東/文)7月6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在武漢召開。來自全國房地產企業、中介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設計施工單位以及建筑部品企業的代表,圍繞貫徹綠色健康發展理念,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展開了深入探討和交流。會上,同濟大學副研究員、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助理楊婷,分享了中國工程院吳志強院士團隊在城市技術發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同濟大學副研究員、長三角城市群智能規劃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助理 楊婷
??從2003年-2004年開始,吳志強院士在科技部的指導下,參與了我國2005-2020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在這個綱要中經過了大量的基礎調研和預測,確立了新增一個領域,就是第九領域——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包括城鎮化、城市功能提升于空間節約利用、城市生態、城市信息平臺等。過去這15年,我國城鎮化快速的發展,以及城市技術和人民群眾在城市中的生活提高,都證明這幾個優先主題壓得比較準。
??目前結合“十四五”前期發展的工作,吳志強院士團隊正在進行國家第六次中長期的科技預測,楊婷也向論壇介紹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團隊是如何思考的。
??首先是技術預測的幾個基本背景,主要包括:
??第一個背景,要精準認識和把握城鎮化和城市發展的規律。吳志強院士一直提出城市是生命體,如果要認知這個城市,首先要認清城市發展規律,順應城市的規律,來進行城市的規劃的發展,才有可能使得城市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第二個背景,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基本實現。吳志強院士也提出來腰部邏輯——也就是我們既不能用傳統的自上而下管理的方式來治理現在的城市,也不能靠市場力的運作,需要有市場涌現和社會協同的雙力協同,實現腰部的點,才能形成共同責任的治理,完成城市的好的發展。
??第三個背景是人口結構的變化,包括老齡化帶來城市人的需求變化。
??第四個背景,人類對更長健康壽命的期待。在這個大的背景下,城市空間如何配合人類對更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是背景的痛點。
??第五個背景,是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帶來新的模式。吳志強院士提出來,我國其實還有三個技術沒有落實到空間之上,包括生物與信息技術、可持續發展中含有的再生能源和可持續的產品,以及人工智能。
??在前面的背景下,吳志強院士團隊確定了未來城市技術的突破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生命周期的全智化,包括感知、數據、學習、推演、判斷、優化、建造、監督,完成循環的過程中,我們再來看我們的工作在其中處于什么位置。
??第二個,規劃設計智能平臺。吳志強院士團隊建立的城市數據平臺,經過四代迭代,形成全球城市大數據庫,把城市劃分為7種類型,通過學習每一種類型的城市樹發展規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推演。
??第三個部分城市情感,智能感知。
??第四個是家園重構。通過在15分鐘范圍內配置10種不同的功能,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智能的家園,美麗的家園,幸福的家園,最終服務的是社區里的人。
??第五個未來發展的重點,是智能基建全面的建構,目的就是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強國,我們的新基建把人工智能的技術導入到基建里面,使得運營治理都有質的飛躍。在剛才五個重點的基礎上,我們凝練出初稿是發展的優先主題,這是目前形成的未來15年城鎮化領域優先發展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