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15:28:58來源:中房網
??中房網訊 2022年7月6日 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國際竹藤中心、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發起的“首屆現代木竹結構建筑與人居產業論壇”在北京正式啟幕。 論壇以“順勢筑質量新高、合力謀低碳未來”為主題,集聚行業優秀產學研力量,分享國內外現代木結構最新研究成果,研討現代木竹結構建筑技術發展與應用的焦點與痛點。在此次論交流會上,蘇州昆侖綠建木結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竣進行了演講。
??倪竣表示, 現在的木結構建筑體系在房地產開發建設中,雖然有很多優點,但也面臨很多方面的難點需要突破,這個難點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組成:
??在宏觀規劃方面,土地利用率是問題之一,木結構建筑不能做太高的樓層,雖然現在國外已經在研究一種新的基礎做成超高層建筑,但實際上更合適的,建筑應用范圍是在鄉村、衛星城市,從國外發展的經驗來看,土地利用率如果在周邊城市,小城鎮的應用還是有相當大的可能性。
??在技術提升方面,如何提高木材的耐久性、防蟲、防潮是關鍵,現在普遍存在施工人員能力培訓的缺陷,特別是產業工人的缺失。
??在施工技術應用方面,生產管理會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從而影響建筑的使用壽命,隨著現在的BIM技術的應用,產業工人的培訓加強之后,施工領域也有待于技術提升。
??以下為文字實錄:
??倪竣: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同仁,今天非常有幸參與這樣一個論壇,也是把我們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研究方向給大家做一個簡要的匯報。
??我們公司主要是以木結構生態環保的建筑材料去完成各種各樣的建筑。我們現在公司大概有三方面的產品,第一方面就是大型公建,比如這個背景圖,就是程度的天府之檐。第二塊我們也做一些跟房地產相關的,小型的獨棟的聯排的,也有多層的,我們目前在多層方面的木結構做到七層,也做過房地產項目,也都銷售完了。第三類產品在做一些文創類產品,比如民宿、有一些可移動的木屋,我們在云南建立了一個隔離點,用24平米的小別墅擔當一人一間的小型隔離點,現在專門用于接待海外歸國人員的隔離,受到非常好的好評。
??木結構在做這些產品的時候,實際上是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在我們現在國內的認知特別是一些普通老百姓在認知方面還是非常缺乏的。第一是它結構的安全性,木材據研究,也包括很多的案例,我們發現如果木結構房子造得好,它的耐用、使用年限是非常高的,甚至多的有兩千年,一千年保留的完整木構建筑現在還是有的。在現代技術下,這種結構的安全性更有保障,因為遠古的時候木結構是直接用樹木進行組裝,但是直接的樹木結構強度比較大,所以中國現代材料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強度等級包括離散性的問題得以徹底的結果,所以它的安全性更好。
??另外,很多人有誤區,認為木結構防火比較差,實際上木材自身的耐火極限是非常高的。我們曾經做過實驗,如果跟鋼梁、木梁進行燃燒實驗,同樣的受力條件下,同樣火的壓力下,實際上最先倒塌的是鋼而不是木,木的自阻燃性、碳化過程可以給你很長的逃生時間,當然現在有很好的表面防火技術,涂上以后可以增加一小時甚至兩小時的耐火都可以做到,所以防火特性特別好。
??另外,木材的加工非常容易,只要有一定的技術以后,木構的加工會成為批量生產,都是在小的作坊里面加工,把這些構件做成標準件進行組裝,木結構是天然的裝配式建筑,施工起來工期短,可移動性強,修復性也很方便。
??另外,最主要的就是可持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建筑材料,只要把森林的保護和開采有機結合,這是一個非常永序的建筑材料。
??我們公司跟南京林業大學做了一個課題研究,我們拿出自己承建的房地產項目,七層的多層建筑,我們用膠合木做的小型建筑,做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跡體系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木結構跟鋼結構之間,能量的消耗比較,鋼結構是木結構的2.4倍,在物化過程中,我要舉的這建造的木材、建造的鋼材,消耗的能耗鋼要多出2.4倍,空氣污染指數比較鋼結構是木結構的1.42倍,水污染指數比較,鋼結構的污染指數是木結構的120倍。生態能源的使用,木結構模擬的資源最少,鋼是木材結構的1.6倍。
??當然我們現在所采用的木材,并不是原始森林木材,一定是可持續發展森林里面的木材,特別是符合中國種植跟育種方面的生態政策下的可利用木材,這個課題也是一直跟國家林科院在研究的,我們在課題上拿到了林業部的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拿到了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關于用中國的低質樹生產來完成建筑材料的應用。
??現在的木結構建筑體系在房地產開發建設中,雖然有這么多的優點,同時也面臨很多方面的難點需要突破,這個難點有幾方面組成:首先是宏觀規劃方面,土地利用率,因為木結構建筑不能做太高的高層,當然現在國外已經在研究一種新的基礎做成超高層建筑。但實際上更合適的,建筑應用范圍是在鄉村、在衛星城市,從國外發展的經驗來看,土地利用率如果在周邊城市,如果在小城鎮應用還是有相當大的可能性。
??第二是森林資源,我國的砍伐指標如果比起建筑需求來說,如何利用國際資源達到低碳環保建筑落地,也是一個研究方向。
??最大的挑戰還是在觀念方面,傳統就是木結構的老的建筑,目前保留下來的也不多,大部分木結構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森林。所以觀念很重要,普遍的一種認知方法就是把木結構歸類為傳統的木結構,前天晚上我看張瑾秋院士對中國的木結構建筑在中央電視臺做了一個報道,我講中國傳統的木構、傳統的四合院、傳統的民族有特色的建筑里面有很多的智慧,如果這種智慧跟現代的材料結合,這種觀念是在未來兩山原理,包括低碳、雙碳達標方面,我們應該去研究,去解放思想,去拓展。
??當然,我們現在還有一個建造成本的問題,因為木材這種材料會比鋼筋混凝土要貴,加工過程也貴,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想辦法,再過三五年,木結構的建筑成本一定是低于鋼筋混凝土,這絕對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方面是在技術提升方面,我們如何把木材的耐久性、防蟲、防潮,現在普遍存在施工人員能力培訓的缺陷,特別是產業工人的缺失,在施工技術應用方面,包括生產管理方面會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從而影響建筑的使用壽命。在這方面隨著現在的BIM技術,包括對于產業工人的培訓加強以后,這方面也有待于技術提升,現在國內有不少木結構房子,但是也有不少木結構房子有一些問題,作為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如果有問題的建筑、不成熟的技術是很難得到開發商認可,所以這也是我們現在必須加以解決的,相當于五六十年代的加拿大在做輕型木結構房子,我去考察,他們五六十年代造的房子普遍存在問題,當初引起很大的反響,覺得這種技術不行。但是現在在加拿大已經非常成型了,沒有什么做不到的技術,而且這些技術都是非常規范的,因為它有很好的產業工人、有很好的加工工廠,所以這方面都是我們要去提升的。
??當然,我們在木結構如果想做高度更高,還要把規范、標準加以完善,這也是我們要去解決的,否則在很多規范上面,在開發上面會受到限制。我們現在正在談的一些項目就會碰到一些這樣的問題,包括業主、開發商非常有理念,也希望用這種來達到低碳的標準建筑,但是在規范上面有很多的障礙,所以這方面我們還是要進行提高。
??木結構建筑現在把它分成輕型木結構、膠合木結構以及重型木結構。現在在歐美、東南亞都是占比非常高的建筑形式,因為它生態環保,特別是近幾年,很多的建筑大師得獎的作品大部分與木頭有關,所以木結構建筑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現代木結構實際上更多的特點、優勢更加明顯,技術能力包括質量保障更容易實現,比鋼筋、混凝土都容易。所以在國外,在美國的房地產中間,我曾經去美國最大的地產商公司去考察,他們現在做的項目90%以上是木結構建筑,里面有膠合木結構,也有輕型木結構,所以在發達國家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是形成的低碳效應是非常明顯的,以房地產拉動了整個低碳的產業鏈,從造林一直到提供完備的家具的整個產業,最主要就是用木材來解決結構上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產業鏈,而且有一個普遍的體會,住了木房子,不管是公寓樓,還是獨立的別墅,住了木房子再去住混凝土的房子,很多人就不適應了,回不去了,所以木房子還是相當吸引人的。我們中國傳統就有兩個字:休閑,休就是人字旁加一個木,閑,就是門中有木,脫離了木,哪里來的休閑?所以這點在中國的老百姓越來越沒有體會了,但是在國外發達國家這種體會越來越多了。當初在蘇州工業園區,有很多的外資企業,他們要找的住宅混凝土房子就不要,后來我們新區政府包括園區政府建了兩個專門給外國人居住的小區,其中一個小區就是我們公司承建的,當初外籍的高管必須要選擇木結構房子。
??木結構的推廣,住建部包括加拿大木業協會一直在推動,我剛才給大家展示的是上海在高密度區域里做的保障性住房案例,當初做到了六層,一層二層用的木結構非承重內墻,是混凝土結構,上面三四五六都是木結構建筑。
??我們公司也做了開發,我們在2012年,出資1.7億拍的一塊土地,做成國內第一個自主開發的木結構小區,這個小區當初做到七層,做了大平層、公寓、酒店式公寓,還有18套獨立的、雙拼別墅,現在圖片上看到的。剛才我講的低碳指標,通過這個項目研究得到的低碳指標,有興趣的話,這個資料也可以分享給大家,也可以到現場進行參觀。
??這個項目是2015年開盤,現在已經沒有房源,全部賣完了,精裝修交付,當初拍的樓面價是7800一平米,銷售價格在2萬,建造成本在8千左右。所以,現在看來住宅里面那些住戶、業主非常滿意,有機會可以到現場實地考察。
??最近我們也在跟萬科合作,我們想推動綠色低碳建筑,這是我們跟萬科合作的案例,這個房子我們提出做混合結構,電梯井、包括樓梯空間我們用混凝土剪力墻,混凝土在整個建筑中的占比不到10%,另外還有主結構,就是橫梁、柱采用重鋼,鋼結構占比在整個建筑的20%,整個建筑的30%是由鋼筋、混凝土組成,主要是核心筒和主梁。樓蓋、屋蓋、墻體都是木結構形式,所有墻體都達到了耐火等級要求,抗震也達到、節能也達到,隔音性能超過現有的住宅規范,我們都做了大量的實驗。這種建筑的裝配化率非常高,可再生材料利用率也非常高,所以開發商取得土地的時候就有優勢,如果按照低碳要求,是其他建筑無法比擬的,而且生命周期非常短,你現在看到的花園洋房的四層跌層,整個施工精裝修全部做好,是主結構做好以后,模塊塞進去,速度非常快。我們正常的施工周期不會超過60天,就可以達到精裝交付。
??我剛剛列舉了幾個案例,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示。另外,我們現在要講一講房地產在政策方面,與現代木結構有些什么樣的關系。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性引導,我相信住建部、國務院、高層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間有一個建筑材料的碳達峰,相對于很多行業來說,建筑行業任務非常重大,建筑的碳指標是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非常大,建筑中最大的體量就在房地產,特別是在新的城鎮化規劃下,這種方式對于改變建筑領域碳排放方式,根據這些目標、這些政策,實際是非常有引導性的。所以,希望房地產界能夠引起重視,一方面通過這種研究可以得到紅利,另一方面確實為社會承擔起一份責任,我認為這是應該去研究的,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我覺得仔細研究一下,我覺得行業應該騰飛,以房地產拉動的新興綠色產業。
??這里也要講一講現在在研究的新的膠合木體系,我在三年前去歐洲看到的,叫CLT,當初歐洲最大的企業Cross,他們推出的時候并不理想,但是推向市場以后,增長曲線非常陡峭,需求量猛增。傳統做輕型木結構和膠合木結構都有問題,好像不是很實在,房子比較輕,你在墻體上打一個釘都打不了,給生活習慣造成影響。但是CLT把木板做成混凝土板,山板、墻板都是實心的,多的可以做到九層,每層3公分,九層的板可以做到27公分厚,這么厚的木板在結構上就是剪力墻,在防火上就是防火墻,所以這種構造方式可以建成超高層建筑,因為每一片墻都是剪力墻,符合高層建筑規范,當然這個體系我們正在積極參與這方面的標準制定。
??更大的原因在哪里呢?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認知,像中國這種木板定型的標準產品,批量化生產,生產出來的墻板大概24米長,高度3.6米,如果通過智能制造,可以很快把這根木頭變成我想要的樓梯板、墻板、窗洞,甚至在表面雕刻成各種各樣的肌理,通過納米涂層,變成外墻的裝飾面,這跟現在的智能制造完全匹配的技術,從成本上講,建筑當中一平米占用多少立方的木材,生產規模擴大以后,設備是可以攤薄的,人工可以降到零,這時候產品的造價是非常低的,而且這種成本遠遠低于鋼筋混凝土,里面還是會用到大量的瓷磚、石膏板,還有一些不生態的地方,如果用CLT技術,它的效應會更進一步增加。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在歐洲也好、北美也好,這方面的技術研究先進性在不斷往前探索,目前木結構建筑是非常小眾的行業,如果房地產行業能夠重視這個行業,我相信這個行業是迎來真正的春天。現在我們做的木結構項目大部分在于政府推動的公建項目,像王建國院士、崔愷院士在全力推動,但是量畢竟有限,如果能運用到美麗鄉村、美麗小城鎮,在房地產占比上達到30%,甚至50%,這個行業必將對社會帶來巨大影響。
??我就講這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