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15:16:02來源:中房網
??2016年9月4日,備受世界關注的G20峰會在人間天堂杭州隆重開幕的時候,我國人居環境領域的一場思想盛宴也在司馬遷的故鄉陜西韓城拉開了序幕。韓城四大領導班子及各局一把手、主管科室、相關企業代表近200人出席此次活動!韓城市常務副市長李蘭坤主持會議
??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中房協人居環境委員會主持運作,旨在促進新時期我國人居環境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 “中國人居環境大講堂”應邀在歷史文化名城韓城隆重開講!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劉志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分別作了題為《創建優良人居環境,開創城市工作新局面》、《城市設計轉型與城市特色塑造》的專題講座。韓城市四大領導班子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近200人認真聽取了報告。韓城市常務副市長李蘭坤主持會議。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副會長童悅仲、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人居環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涌彬等領導出席了此次會議。
??人居環境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更是民生福祉之所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以來,人居環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新時期如何以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開創城市工作的新局面成為各級城市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劉志峰做重要講話:《創建優良人居環境,開創城市工作新局面》。劉志峰會長從“以創建優良人居環境為目標,轉變城市發展理念“、”以創建優良人居環境為契機,提高城市發展質量“、”以創建優良人居環境為共識,提高全民共建水平“三個層面高屋建瓴的闡述了創建優良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指導方針和實施路徑。
??他認為,當前我國的城市建設已經從規模擴張全面轉向質量和內在提升,從滿足普通居住全面轉向更完善的住房配套,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和優良的人居環境。面對新時期城市發展的新任務,我們必須從城市發展理念、城市規劃體系、城市治理模式多個層面加以轉變,使優良的人居環境真正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他說:”中國人居環境大講堂活動首次來到韓城,這既是人居環境建設理念的創新,也是創建手段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同時也表明了韓城在提升人居環境方面的決心和努力”。針對韓城市提出的”以文化旅游為導向的生態宜居城市”的目標和定位,劉志峰會長從優化城市功能布局、突出城市歷史文化、提升城市發展環境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他強調:我國現階段的城市規劃,大多數以空間、物質為主,欠缺對人、對城市歷史文化的研究。要跳出簡單依靠產業、項目推動城市發展的老路。同時需要多個部門和領域形成合力,使“和諧宜居”植入城市之根、融入市民之心,化為發展之魂。
??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突破50%,我國開始步入城市型社會,并進入城鎮化加速發展的中后期,以及同步提升城鎮化水平與質量的關鍵期。未來的城市發展邏輯是什么,城市規劃應該如何謀篇布局呢?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作了題為《城市設計轉型與城市特色塑造》的專題講座
??楊保軍院長在近兩個小時的專題講座中,從城市設計轉型和城市特色塑造兩個方面,深入淺出、旁征博引的為韓城市政府各級部門領導講述了新時期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主導原則和思路,為與會者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思想盛宴。
??他從美國西部宜居小城波特蘭和G20會議承辦地天堂硅谷杭州的故事講起,指出了一個值得城市工作者高度關注的新地理現象——隨著新經濟時代的來臨,人才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發展因素,成為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以人才為導向的新地理模式正在形成,而一個地區的生活質量和城市魅力則是吸引人才的關鍵因素。因此,他認為,新經濟時代的城市發展邏輯正在發生改變,創建優良的人居環境,關心人的感受,創造健康和諧幸福的城市生活將成為新時期城市工作的核心。
??基于此,他提出,城市設計轉型,要從過去的重速度、重規模、重經濟、重功利、重形式,向重文化、重生態、重民生、重特色轉變。今后城市建設的重點是:從增量規劃走向存量規劃、從城市數量走向城市質量、從城市建設走向城市管理,從工程設計走向制度設計。他強調,過去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創造增量,今后應更多的轉向管理,通過有效的組織、管理存量,發掘及其他其價值。
??他指出,當前我國城市特色塑造普遍存在認知偏差、文化自卑、制度缺憾、水平不足、權力干預、管理粗放、快速代價等問題,今后的城市特色塑造應強調:順應山水,尊重自然,以自然環境為特色之本;保護歷史,延續文脈,以歷史文化為特色之魂;突出時代,提倡創新,以社會發展為特色之新。
??從巴塞羅那的針灸改造到我國一些城市風貌特色流失,從麥當勞標志在法國香榭麗舍大街的變色到新加坡的住房為什么普遍較新而臺北的住房普遍較舊,從東西方哲學與文化源頭到北京紫禁城、隋唐長安城規劃思想以及歐洲田園城市的建立,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帶給與會者巨大的思想震撼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