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11:23:22
??一、基金會的建立
??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建立寧夏靈武白芨灘防沙林場。2013年10月,臺灣企業家陸晉德先生攜家人慕名到白芨灘防沙林場。目睹了王有德場長帶領白芨灘人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創造的“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和他“愛場如家,愛樹如命”的拼命精神和科學治沙能力。他相信王有德一定會在沙漠治理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決定捐助2臺拖拉機,捐資200萬元人民幣,成立寧夏沙漠綠化基金會,請王有德擔任理事長。
??在國家林業局和寧夏自治區政府有關部門的關心與支持下,王有德又募集了200萬元,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于2013年11月成立,注冊資金400萬。
??1. 基金會主要成員
??理事長: 王有德
副理事長、書記:趙驚奇
??2. 落實土地
??借助全國治沙英雄王有德理事長的平臺,基金會與靈武白芨灘防沙林場進行戰略合作,簽署了《沙漠綠化生態治理協議書》,將該場8000畝土地,無償提供給基金會使用,期限30年。
??二、基金會的建設
??1.基金林建設
??由基金會、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和靈武白芨灘林場共同出資,建設了216畝針闊混交喬灌結合展示林。由基金會、寧夏日本友好交流協會和靈武白芨灘林場三方共同出資,建設了“寧夏島根友好林”。基金會在靈武馬鞍山基地建設沙漠綠化林帶277.5畝,栽植各類苗木1萬4千余株。種植了玉米,青儲了羊、牛食料,建設了果品冷藏庫。
??2. 基金會借助的平臺
??王有德理事長30多年來,帶領白芨灘人治理了幾十萬畝的沙漠,建成了沙漠綠州,改善了生態、生活、生產環境,獲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和有關部門的肯定,白芨灘林場被命名為: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基地
??中央對外聯絡部外國政黨考察基地
??國家沙漠公園
??國防教育基地
??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和
??世界棗樹博覽園建設已初具規模
??中國治沙展館
??王有德理事長探索創造出了“三季造林,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及“寧肯掉下十斤肉,不讓生態落了后”的治沙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治沙成績,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07年4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08年4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白芨灘防沙林場視察,兩位總書記對王有德長期奮戰在防沙治沙一線的艱苦奮斗精神和防沙治沙的壯舉,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揚,極大的激發了白芨灘人和全國人民參與防沙治沙事業的熱情。
??如今的白芨灘林場已建設成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濟效益方面,通過建設磚廠、預制廠、苗木花卉中心、果園、養殖場、添保治沙造林有限公司等,為林場增加了數千萬元的經濟效益,圓了職工發家致富的夢想,更為林場治沙造林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后勁。
??這里已初步形成了每年6月采杏、7月采桑、8月采李、9月采葡萄和靈武長棗、10月采蘋果的生態休閑一體的觀光采摘園。基金會還建有溫室大棚,種植各種蔬菜瓜果和花卉苗木;發展了森林生態雞、羊、牛和魚等養殖產業。這里的生態休閑旅游已初具規模,可滿足國內外游客對防沙治沙體驗和生態休閑旅游的需求。
??社會效益方面,該場創造的“五位一體”防沙治沙模式、“土壤循環立體開發試驗模式”等沙漠綜合治理方法,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世界性的難題。獲得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認可,先后共有60多個國家的客人來這里考察學習;同時還建立了寧夏青少年教育基地,讓廣大青少年親身體驗防沙治沙艱辛,將綠色理念從小就播種在孩子們的心中。
??生態效益方面,共累計完成了60多萬畝治沙造林的任務在毛烏素沙漠西南端筑起了一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侵,減少了向黃河的輸沙量,成功保護了銀川東岸的黃河。同時,也保護了寧夏寧東國家重點能源基地以及享有著“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的萬頃良田,對改善寧夏首府銀川市的生態環境等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曾提出,重點推廣白芨灘成功的治沙模式和經驗,這個模式和經驗的核心就是“治沙與致富同步發展”。
??三、基金會展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寧夏的定位是“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銀川市是中阿博覽會會址的所在地,將會吸引眾多阿拉伯國家來這里開展經貿往來。基金會與銀川機場相距5公里,與銀川和靈武兩市均為25公里,為基金會開展國內外技術培訓和合作交流,提供十分便利的條件。
??基金會將充分發揮全國治沙英雄、全國勞模王有德的品牌效應,積極開展社會公益基金募捐活動,建立網絡募捐平臺,擴大基金會對外影響,募集更多沙漠綠化基金。大力發展沙產業,培育沙漠綠化、果樹和花卉新品種,主動參與國家和自治區的生態治理、造林綠化、園林景觀等工程建設,實現基金會的自身發展造血功能,全面推動基金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際荒漠化公約組織的意向委托,我會將建立國際荒漠化防治示范培訓基地,針對非洲和阿拉伯國家開展防沙治沙技術培訓,重點推廣國務院確定的“五位一體” 防沙治沙模式和成功經驗。通過開展國際培訓交流,一定會提升基金會在世界防治沙領域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
??基金會將通過與靈武白芨灘防沙林場的合作,充分挖掘沙漠、濕地、森林、果園、歷史文化遺產等資源,共同打造森林生態休閑旅游,每年可接待國內外的上萬名游客。因此,還需要建設幾十座生態小木屋,為今后國內外來的科學考察、治沙培訓、沙漠體驗、生態旅游的客人提供生活、教學配套用房。今天大會的主題是“攜手現代木屋,共筑生態旅游”,誠摯地歡迎各位愛心人士和企業家,到我會實地考察交流,捐資支持沙漠綠化公益事業,投資生態旅游產業,實現合作共贏,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