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6 09:23:51來源:克而瑞
2014年12月31日,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了2014年中國房地產企業TOP100銷售排行榜。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分篇對TOP100榜單進行更為全面、深度的解讀。
企業的銷售業績和排名凝聚了一家房企365天的努力,也是反映企業實力和發展趨勢的指標。2011-2014年,房企的排名發生了不少變化,幾家歡喜幾家愁。其中,部分房企的變化較大,房企特點、市場背景、發展戰略等都是影響業績和排名的重要原因。
一、部分房企順應形勢發展,排名穩步上升
三年中,部分房企發展迅猛,單年的銷售金額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80%。其中排名穩定上升的企業包括綠地、融創、華夏幸福、旭輝等,他們具備了資源獲取優勢、營銷能力強大、模式差異化和注重剛需的特點,而這同時也是企業規模穩步增長的必備要素。
綠地集團:志存高遠
綠地早已邁入龍頭房企行列,且在規模較大的情況下依然維持高增速,頗具成長性。從2011-2014年的表現來看,綠地和萬科的差距逐漸縮小,和第三名的差距則越拉越大。縱觀綠地這三年的發展,“踏準點”是其高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
在2011-2012年,綠地通過為地方政府開發超高層地標加深合作,并在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一輪發展中受益。2013年是綠地在傳統房地產開發領域規模擴張的一年,投資力度明顯加大,尤其花費重金在大本營上海和海外拿地。2014年,綠地開始模式多元化轉型,利用資源優勢加強合作,通過產城一體化和地鐵投資參與到城市開發中,商業運營能力也有所提高,增加了多個盈利點,海外項目則開始形成滾動開發模式。
2015年,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推進消費需求轉型升級,綠地則順應形勢提出了升級版國際化戰略,深耕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并計劃進軍大消費領域,通過海外渠道引進優質資源,綜合實力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綠地借殼金豐投資上市一事有望落地,去年投資的產城一體化等項目也將產生收益,預計將繼續維持較高的業績增長速度。
融創中國:來勢兇猛
自2010年末上市后,融創的業績快速增長,3年內銷售金額排名提升了8位,在各房企地位相對穩固的第二梯隊實屬不易。
作為房地產行業較為“傳奇”的人物,孫宏斌在吸取了順馳的教訓后,縮小了布局范圍進行區域深耕,通過狼性銷售將高端項目做到“高周轉”,效果顯著。最典型的案例是,在和綠城合作后,融創團隊加強了營銷力度,綠城一些原本滯銷的項目去化速度明顯提高,融綠平臺獲得了2014年上海住宅銷冠。
不過,融創未來的發展尚存在兩大變數:一方面,融綠平臺的歸屬未定。若是無法獲得平臺的全部股權,融創可能還將調整管理層及在上海、江蘇等地的布局;如果平臺全部歸屬融創,旗下項目未來恐怕無法使用綠城品牌,產品溢價率可能會降低,從而影響利潤率和前期高價獲取的地塊。另一方面,融創的開發模式和收入來源比較單一,集中于住宅開發和銷售,以速度取勝,容易受到宏觀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抗風險能力還有待提高。
華夏幸福:異軍突起
作為TOP20中最“怪異”的房企,華夏幸福一度在股市比在地產圈更受關注。業績高增長是其成為“最牛地產股”的原因,也使其2012-2014年的銷售金額排名提升了7位。
華夏幸福的發展“不走尋常路”,早在產業地產還是房企不重視的“小眾產品”時,便在該領域內深耕,并逐步成為了該領域的龍頭。資源獲取能力是華夏幸福的一大優勢,其土地成本極低,并且受益于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利好。
2014年,房企開始注意到產業地產領域的機會,招商、綠地等更多房企試水產業地產,華夏幸福則加速擴張,第四季度頻頻拿地,和京東等企業進行合作,開發的園區種類更為多元化,并將參與到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開發中。介于模式的特殊性,華夏幸福的競爭對手相對較少,未來還將持續穩定發展。
旭輝集團:腳踏實地
在閩系房企中,旭輝相對低調,但其業績則在不經意中有了很大提高,排名從上市至今上升了14位。
和其他閩企不同,旭輝的發展穩健,注重成本控制,極少高溢價拿地,甚至以在土地市場“撿漏”聞名。其布局相對偏重一二線城市的郊區地段,地價不高。對于一些總價較高的地塊,旭輝會選擇和其他企業如綠地、恒基、新城等進行合作開發,降低財務風險。旭輝的產品定位為“剛需中的剛需”,以高性價比吸引購房者。
在未來的發展中,旭輝應當做出自己的企業特色,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溢價率,從而在一線城市的激烈競爭中立足。
二、管控模式落后和戰略不清晰是排名下跌的主要原因:
在房企集中度提高,強者恒強的總體趨勢中,也有部分房企的發展相對落后,甚至跌出了TOP100。綜合來看,人事變動會對房企產生一定影響,家族化或權力較集中的房企在發展過程中更容易制定出錯誤的戰略,如雅居樂、合生創展、恒盛等。
雅居樂:誤入“歧途”
雅居樂在2012年起便“掉隊”,從第11位降到了17位,此后便在17位左右徘徊。
雅居樂的成敗皆源于旅游地產:由于較早介入旅游地產領域,雅居樂有機會以極低價格獲得大片優質土地資源,在海南的標桿項目清水灣,受到投資者的極大歡迎,業績也隨之上漲。但隨著調控加碼,房地產投資的熱潮褪去,雅居樂沒有及時轉型,而是寄希望于云南騰沖,期望能另辟天地,復制在海南的成績,對剛需產品不夠重視。在剛需項目熱銷的2013年,雅居樂缺乏此類產品,最終未完成目標。2014年,雅居樂又因主席卷入政治案件,一度陷入危機中,好在最終順利解決。
雅居樂的家族化運營同樣是其增長出現問題的原因。不過,雅居樂在房地產行業有一定的經驗和品牌,其家族在危機中也顯現出較強的應對能力,在市場變化或許能找到新的機會。
合生創展:家族游戲
合生創展為“華南五虎”之一,2011年排名第39,但如今排名卻跌到了100名開外。關于合生創展掉隊的原因,很多業內人士均認為是家族化企業運營但人員能力不強,老板朱孟依“不放權”,對職業經理人不信任,人員的不穩定影響了企業的運營能力。再加上其周轉緩慢、喜歡囤地、產品偏高端,遇上調控后自然無法適應。
此外,朱孟依旗下還擁有部分位置較優質的土地儲備,但不在上市公司合生創展里。合生創展未來發展方向,將和朱孟依家族的規劃緊密相連。
恒盛地產:前途未卜
恒盛地產曾在2011年入榜并排名第44,但隨后便跌出了TOP50榜單,也未入2014年的TOP100榜單。恒盛的窘境同樣是受到創始人的牽連,張志熔擁有熔盛和恒盛兩家上市企業,由于船舶行業不景氣,熔盛陷入危局,波及恒盛,張志熔本人也因內幕交易被罰,影響了恒盛在資本市場的信譽,進而提高了融資成本。近幾年,恒盛不斷陷入“資金鏈斷裂”、“各地項目停工”等負面輿論中,股價低迷,私有化計劃也因小股東的反對而失敗。
2014年末,有消息稱恒盛地產未來6個月或會再次進行私有化,而這或許是讓恒盛擺脫依靠銷售和抵押尚海灣豪庭為生的日子。
龍湖地產:穩字當頭
2011-2014年,龍湖的排名逐年下降,從第8位下降到了第14位。但同時,龍湖的業績并沒有倒退,只是相比其他企業的強勢擴張,龍湖的保守策略使其發展比較緩慢。
首先,龍湖在上市一年后刻意放緩了增長速度,控制企業規模和存貨量,未來也將以加大在已經入城市的縱深為主。其次,在人事變化方面,吳亞軍2011年辭去了龍湖CEO,只擔任董事會主席,一度被視為“淡出”江湖;同時,龍湖流失了一批高管,這些高管跳槽后都為其他企業的戰略和營銷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最后,龍湖2010年起加碼商業地產,注重練“內功”,需要一定的資金沉淀,這一部分戰略的變化也是銷售金額增長增長較慢的原因。
2014年起,龍湖的商業項目陸續面市,“懂女人心”的龍湖能否通過細致的經營和服務抓住消費者需求,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同時,限購取消、限貸放松等政策,對擅長打造改善型產品的龍湖來說也是新的機會。
綜上,從2011-2014年房企的排名變化中可以看出,發展較快的房企普遍有較強的機會把握能力,了解市場需求,同時有自己的獨特的成長路徑。未來,房企將淡化規模,更重視政策導向和模式創新,在“白銀時代”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