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11:15:44來源:克而瑞
??近日審計署發布公告顯 示,7省市閑置土地盤活不到位,3.6萬公頃土地被閑置(見下表),其中閑置最多的安徽省超過1.6萬公頃,部分地塊已閑置9年。這部分閑置土地主要是已 經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其中房地產開發占絕大比重。針對這一頑疾,國務院針對閑置土地問題,要求各省年底前處置完畢。但是結合當前大部分城市土地供應過 量、商品房高企的情況,試問一刀切的整改做法會不會造成新的庫存加壓?
??7省市樓市供求關系現狀差別較大,多數存量土地集中三四線城市
??結合CRIC監測數據來看,當前這7個省市的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顯著不同:
??1)截止到8月底,北京商品住宅存量消化周期為9.04個月,商品住宅土地消化周期為3.43年,兩個指標均相對較低,市場供求關系相對均衡。
??2)其他6省市平均土地消化周期4.5年以上,說明當前及未來幾年這些省市的房地產市場供過于求的風險較大。
??3)從具體城市來看,這6省市情況又有所不同,比如石家莊、南昌、福州等二線城市樓市供過于求的特征比較顯著,商品住宅存量消化周期在10-13個月之間,住宅土地消化周期在4-5年之間,其它三四線城市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安徽省和湖北省的合肥、武漢、廈門等城市商品住宅土地消化周期分別為1.57年、3.77年、1.76年,遠低于其全省平均水平,說明這三個省份的供過于求的壓力更集中在省內三、四線城市。
??閑置土地整改應結合市場實際,避免一刀切形成新庫存
??正基于此,我們認為閑置土地的“處置整改”不應一刀切,應根據各城市市場供求及土地消化周期的不同區別處理。
??1)對北京這類供不應求的市場來說,應加大閑置土地的清理,加速項目開發,形成有效供應。如果企業囤地是資金壓力導致的土地閑置,政府可有效引導其通過轉讓、合作或政策支持等方式加速項目入市。
??2)對天津這類樓市整體供過于求的省市來說,可以通過土地性質變更、收回土地重新規劃城市等方式,將閑置土地靈活處理,而不應該一味督促短期快速開發。
??3)對省內城市也應 該區別對待。比如合肥、武漢、廈門等供不應求或供求相對平衡的城市來說,也應該加大督促閑置土地開發力度。而對多數的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當前商品 住宅庫存壓力巨大,市場需求相對疲軟,市場觀望情緒濃郁,需要時間去消化庫存。此時如盲目督促閑置土地開發,則很可能會加劇庫存壓力,供求失衡雪上加霜。
??總之,針對閑置土地問題,我們應結合當地實情、量體裁衣,尤其是當前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庫存高企,去化緩慢,因地制宜的執行政策更能夠避免市場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