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科偉、柏品慧、李詩昀2021-10-18 14:46:20來源:克而瑞研究中心
??導讀
??因城施策落實“三穩”,租賃、保障齊發力緩解大城市住房難題。
??全國“十四五”規劃定調:因城施策落實“三穩”,租賃、保障協同發力緩解大城市住房難題。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探索跨區域交易,實現市場化配置集約化管理。各城市“十四五”規劃都有哪些亮點?哪些城市將進入發展快車道?房地產市場前景更為可期?
??租賃為抓手解決大城市住房難題
??城鎮化仍是制度紅利
??……略……
??一、因城施策落實“三穩”,租賃、保障齊發力緩解大城市住房難題
??“十四五”時期將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高端有市場、低端有保障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職住平衡。
??對于住房市場體系,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主基調,強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更好地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期調控目標。
??熱點城市繼續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松勁,現階段地價、房價仍是不能碰的紅線,一旦市場出現過熱的征兆,短期內城市地價、房價過快上漲,調控政策大棒必將尾隨而至。具體而言,完善房價地價聯動機制,熱點城市或將效仿北京、上海,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實行限房價、競地價,指導開發企業理性拿地。嚴格落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兩道紅線”,嚴控個人住房貸款投放節奏,并對購房者首付資金來源、債務收入比等加大核查力度,尤其要加強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嚴防經營貸、消費貸、信用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以稅收調節為主要手段,打壓市場投資炒作氛圍,例如增值稅征免年限從2年提升至5年,延長住房持有年限,規避寄望于短期房價上漲后投資套利。
??壓力二、三線城市有望從保市場主體出發為市場減壓、企業紓困。具體而言,土地供應要有供有限,適度降低土地出讓價格,尤其要增加平價地以及低價地供應,給予開發企業一定的讓利空間。支持居民自住以及改善性購房消費,那些人口長期凈流出的弱三、四線城市仍需在需求層面予以刺激,購房補貼、稅費減免皆是可以操作的選項,其對市場拉動力也將更為直接有效。
??對于住房保障體系,切實增加租賃住房和保障房供應,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并保質保量完成。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支持將非住宅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既要用活增量土地資源,更要挖潛存量土地資源,緩解大城市長期供地壓力。
??地方政府要多渠道籌措保障資金,地方財政更要安排專項資金,并通過提前告知、預撥等方式,加快財政資金撥付進度,全力支持租賃住房和保障房建設,確保保障工程項目都能順利開工、按時完工,順利達成住房保障目標。
??規范市場化租賃住房發展,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長期來看,租賃市場監管要制度化、常態化,資金監管仍是重點領域,既要加強對租金、押金使用情況的監管,又要出手重拳嚴控“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租金貸”等市場亂象。
??二、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探索跨區域交易,實現市場化配置集約管理
??“健全城鄉統-的建設用地市場,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改革土地計劃管理方式,賦予省級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p>
??推進土地出讓制度改革,實現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集約化管理。一方面,積極盤活閑置的存量土地資源,在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大前提下,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期釋放一定數量的供地指標,緩解城鎮建設用地供應壓力,實現土地資源集約化管理。與此同時,農業轉移人口也能獲得一筆相對可觀的補償性收入,使其能免除后顧之憂,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另一方面,以市場化配置之手,結構性調節不同規模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探索全國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超大規模城市通過跨區域交易可以獲得更多的供地指標,結構性舒緩長期所面臨的供地壓力,中小規模城市也能適度抬升土地出讓價格,最大程度實現土地資源更優化配置。
??三、新型城鎮化仍是房地產行業制度紅利,戶籍制度改革成“助推劑”
??……略……
??四、優化生育政策、高校入學率升至60%,支撐樓市成交整體走穩
??……略……
??五、基本完成21.9萬小區舊改、惠及4千萬戶,或將延緩購房消費
??8月31日,國新辦舉行“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新聞發布會。會上,住建部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目標。”
??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發展工程,近年來舊改明顯提速,2017年開始試點探索,總結推廣實踐經驗,2019年全面推進,中央安排財政補助資金支持,2020年《關于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出臺。
??數據顯示,2019-2020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9萬個,惠及1088萬戶居民,2021年,計劃新開工改造的老舊小區5.3萬個,涉及居民900多萬戶,截至7月底,已開工建設4.22萬個小區,涉及764萬戶,占整個年度目標的78.2%。以此推算,“十四五”期間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預計將惠及超過4000余萬戶家庭。
??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善水電路氣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增加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有利于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但就房地產市場而言,舊改不似棚改貨幣安置,并不創造增量購房需求,恰恰相反,居住條件改善反而會延緩購房需求釋放。
??六、市場份額向城市群和都市圈集中,核心與衛星城市市場價值重構
??……略……
??樣本70城具有
??關注度、可得性和代表性
??……略……
??一、基于城市基本面、市場需求兩大維度篩選70個樣本城市
??……略……
??1、一二線城市近乎全覆蓋,占全國41% GDP、27%常住人口
??一二線城市區域優勢顯著,經濟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強省會戰略加持下,發展前景值得長期看好。數據顯示,37個一二線城市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接近42萬億,約占全國GDP比重的41%,常住人口達到38580萬,占全國總人口比重27%。與此同時,一二線城市也是市場關注的重點所在。
??鑒于此,我們著重查找并分析了36個一二線城市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內容,包括4個一線城市和32個二線城市,基本實現一二線城市全覆蓋。僅烏魯木齊由于暫未對外公布規劃綱要全文,未被納入樣本城市范圍。
??2、三四線覆蓋11個城市群,無錫等GDP萬億、臨沂等常住人口千萬
??選擇三四線城市樣本時,我們的考量重心在于城市基本面和市場需求,并據此設置了兩大基礎篩選指標:第一,GDP,直觀反映城市經濟基本面;第二,常住人口總量和增量,間接反映房地產市場需求充裕程度。
??基于上述篩選標準,我們首先選擇了5個萬億GDP三四線城市作為樣本,其中,無錫、佛山、泉州、南通2020年GDP已經突破1萬億,力壓廈門、昆明、沈陽等二線城市,進入全國GDPTOP25城市行列。“準萬億GDP城市”東莞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650億元,名列全國第24,GDP高出第25位煙臺近2千億,按照6%左右的增速保守估算,2021年東莞GDP突破萬億幾乎沒有懸念。
??其次,以GDP超過3千億、七普常住人口超800萬或較六普增長50萬人以上為具體篩選標準,篩得了13個強三四線城市。典型如臨沂,是山東省第一人口大市,七普常住人口數多達1102萬,巨量的人口基數為房地產市場奠定了堅實的需求基礎,臨沂樓市發展相較省內其他三四線城市也更為良性。
??又如金華、惠州、中山,由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長期吸引外來人口流入,七普常住人口較六普增長超過100萬,金華人口增長更是多達169萬,珠海七普常住人口較六普增長87萬,十年增幅高達55%,增量人口為房地產市場注入了源源不斷的購買需求。
??經過以上兩輪篩選,我們發現,萬億GDP和強三四線樣本城市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粵港澳地區,為了增加樣本城市的代表性,我們擴大了篩選范圍,將研究樣本區域覆蓋范圍延展到其他9大城市群。結合各城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公開情況,最終選擇了欽州、煙臺、襄陽、駐馬店等16個城市作為樣本。
??綜合三輪篩選來看,進入樣本庫的三四線城市總計34個,覆蓋長三角、粵港澳、成渝、長江中游、山東半島、中原、粵閩浙沿海等11個城市群。
??二、廈門等10城GDP進階萬億,濟南等7省會城市提升首位度
??……略……
??1、廈門、昆明等10城GDP進階萬億,深圳更將突破4萬億
??……略……
??2、濟南、鄭州等7省會提高首位度,合肥、武漢等提升全國排名
??……略……
??3、三四線提高省內排名,臨沂、岳陽等發展縣域經濟打造百強縣
??……略……
??共性:住房以租賃為抓手
??保障覆蓋率提高至30%
??……略……
??一、北京新增租賃房超40萬套居首,南京、常州等保障房覆蓋率超30%
??縱觀“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絕大多數城市均明確提出:完善住房市場和保障體系,加快構建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
??具體而言,北京、上海、成都、濟南等多個一二線城市皆重點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租賃住房供應力度,并提出了明確的租賃住房供應計劃。例如北京,“十四五”期間將新增租賃住房供應不低于40萬套。又如上海,到2025年形成租賃住房供應40萬套以上。而在土地資源異常緊俏的廈門,同樣增加租賃住房供應,到2025年累計新增租賃住房8.5萬套。
??相對而言,三四線城市外來人口基數畢竟有限,租賃市場需求著實平平,個別三四線城市即使提出了租賃住房供應計劃,較一二線城市仍存在數量級的差距。例如濟寧,2025年建成公共租賃住房1040套,較長沙建設1萬套公租房相差甚遠。
??南京、寧波、常州、溫州等二三線城市均著力提高保障性住房覆蓋率,普遍達到30%附近。典型如南京,到2025年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不低于31%,常州更是達到34%。溫州、嘉興略低,到2025年城鎮住房保障覆蓋率同樣達到25%以上。
??鄭州、銀川、淄博等更為聚焦,重點解決新市民和困難群體住房問題。例如鄭州,“十四五”時期新增籌集保障性住房23萬套,解決約50-70萬引進人才和新市民新就業人群住房保障需求。又如銀川,到2025年新增中低收入保障500戶,新增外來務工人員1000戶,新增就業大學生保障1500戶。
??二、廣州、重慶、南通等增加租賃用地供應,利用集體用地改建租賃住房
??……略……
??三、杭州、岳陽等通過補貼提高保障覆蓋率,南寧、蕪湖等降低租賃稅費
??……略……
??四、上海、合肥等堅持房住不炒、完善長效機制,北京因區施策落實三穩
??……略……
??五、因城優化供應結構,上海等增加中小戶型,鞍山等增加改善住房
??……略……
??共性:土地控增量挖潛存量
??發展跨區域市場化交易
??……略……
??一、北京建設用地規模約束性下降,深圳、東莞加大收儲保障土地供應
??“十四五”時期,多數城市并未明確建設用地規模這一約束性指標,僅限于北京、深圳、武漢和東莞4城有所提及。
??具體而言,到2025年,武漢城鎮建設用地規模1200平方公里。2021年,武漢計劃供應國有建設用地4667公頃,較2020年增長約10%。其中,住宅用地計劃供應1200公頃,同比下降21%,直觀反映武漢在適度增加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同時,住宅用地供應仍要有所控制,以便將更多的土地資源用于城市基建、工業、公共服務等領域。
??深圳、東莞加大土地收儲力度,利于保障土地供應,維穩市場預期。例如東莞,到2025年實現收儲整備土地超過5萬畝。又如深圳,通過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到2025年實現直接供應用地10平方公里、儲備用地40平方公里、綜合整治用地45平方公里。
??北京則嚴令“十四五”時期城鄉建設用地規模保持下降趨勢。2021年,北京建設用地總供應計劃3710公頃,較2020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用地計劃供應1060公頃,較2020年增加60公頃。值得一提的是,商品房用地仍保持600公頃不變,租賃住宅用地則由130公頃提升至300公頃,凈增長170公頃,說明北京土地供應仍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全力支持租賃市場做大做強。
??二、重慶、金華等強化土地集約利用,嚴控增量并挖潛存量土地資源
??……略……
??三、煙臺、駐馬店等城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過半土地財政支持農業農村
??……略……
??四、廣州、佛山等探索跨區域交易,實現不同規模城市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
??……略……
??突出點:8大維度
??詳解70城“十四五”規劃
??……略……
??一、城鎮化:以縣城、特色小鎮為載體,重慶城鎮常住人口增113萬居首
??……略……
??1、重慶、徐州等城鎮常住人口增長皆超50萬,廈門、中山等低于5萬
??依據“十四五”期間各城市城鎮化規劃進程,基本可以劃分為以下三類:
??其一,鄭州、徐州、駐馬店等城鎮化仍處快速增長期,預計“十四五”期間城鎮常住人口增量皆超40萬人。例如徐州,到2025年末城鎮化率將達到73%,較2020年末凈增長7.4個百分點,預計“十四五”期間城鎮常住人口或將增長約66.9萬人。又如重慶,城鎮化率將由2020年末的69.5%穩步提升至2025年末的73%,凈增長3.5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有望增長約113.5萬人。更有甚者如駐馬店、阜陽,到2025年末城鎮化率將分別提升至53%和47.2%,依舊維持在較低水平,預示著城鎮化仍有較大的挖潛空間。
??其二,濟南、南寧、泉州等城鎮化進入平穩增長期,預計2025年末城鎮化率將突破70%,城鎮常住人口增量依舊保持在10-30萬人區間。例如濟南,到2025年末城鎮化率將提升至77%,較2020年末凈增長3.5個百分點,預計“十四五”期間城鎮常住人口或將增長32.6萬人。又如嘉興,“十四五”期間城鎮化率或將提升3.7個百分點至75%,城鎮常住人口或將增長約19.8萬人。
??其三,廈門、太原、中山等城鎮化進入低速增長期,“十四五”期間城鎮常住人口增量或將低于5萬人。例如廈門,到2025年末城鎮化率將達到89.5%,較2020年末僅增長0.1個百分點,“十四五”期間城鎮常住人口或將增長0.5萬人。又如中山,“十四五”期間城鎮化率或將為微增0.3個百分點至87.2%,城鎮常住人口或將增長1.1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杭州、大連等城鎮化率實現下限區間管控,不再制定具體的增長目標。例如武漢,2020年末城鎮化率達到84.3%,2025年末城鎮化率預期目標高于84%。又如貴陽,2020年末城鎮化率達到80.1%,2025年末城鎮化率預期目標高于80%。主要原因在于武漢、杭州、大連等城鎮化進程早已進入低速增長期,城鎮化率皆超80%,剩余待轉移的農業人口已然不多。人口發展目標逐漸由“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優化”,主要涉及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等。
??2、武漢、贛州等放寬落戶限制,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帶權、帶資進城
??……略……
??3、合肥、中山等推動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略……
??4、石家莊、長春等以縣城、特色小鎮為重要載體推進就近城鎮化
??……略……
??二、人才引進:濟南、溫州等引進高校生超50萬,武漢高達100萬
??……略……
??1、近半城市引進高校生超50萬、高技能人才超20萬,武漢吸納100萬大學生
??“十四五”時期,40個二、三線城市落地人才引進計劃,多管齊下重點引進四大類人才,包括行業領軍人才、創業型人才、高校畢業生和高技能人才。其中,高校畢業生、高技能人才成為重點引進領域。
??在公布引進高校畢業生數量的16個城市中,近半城市引進高校畢業生達到50萬人以上。例如濟南,5年新落戶高校畢業生80萬人以上。又如武漢,吸引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100萬人。三四線城市中的溫州同樣數量可觀,累計新引進大學生60萬人以上。岳陽引進高校畢業生數量相對較低,5年內吸引儲備300名博士生、4000名碩士生、5萬名大中專畢業生在岳就業創業。
??而在已經公布引進高技能人才數量的20個城市中,近半城市引進高技能人才超20萬人。例如寧波,新增高技能人才25萬名,占技能人才總數比例超過35%。又如溫州,累計新增技能人才40萬人以上。反觀,徐州、淄博、銀川和煙臺等引進高技能人才均低于5萬人。例如淄博,到2025年新增高級技能人才2萬人。又如煙臺,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2、上海、南京等強化人才教育、醫療等服務保障,重點解決人才住房難題
??……略……
??3、蕪湖、濟寧等探索柔性引才模式,在科創人才匯集的城市設立“人才飛地”
??……略……
??三、生育:哈爾濱、惠州等降低養育負擔,實現適度生育保障人口自然增長
??……略……
??1、寧波、惠州等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略……
??2、上海、哈爾濱等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降低嬰幼兒養育負擔以便提升生育率
??……略……
??四、城市更新:棚改縮水成都僅1萬套,舊改提速重慶達1億平
??……略……
??1、棚改基本進入尾聲成都低至1萬戶,其對樓市拉動力將大幅減弱
??“十四五”期間,絕大多數城市棚改將進入尾聲階段,棚改計劃開工量仍將持續下滑,其對房地產市場拉動力也將大幅減弱。
??從公布“十四五”棚改目標的12個城市來看,成都、銀川、濟寧等棚改規模均顯著縮量,棚改計劃開工量皆不足2萬套,成都更是低至1萬戶。僅限于重慶、溫州個別城市仍有一定的棚改規模,但較“十三五”歷史高峰期相差甚遠。典型如重慶,“十四五”期間將實施10萬戶棚戶區改造,“十三五”期間則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24.78萬戶,降幅多達60%。
??2、舊改顯著提速重慶多達1億平,延緩購房消費甚至拖累樓市成交
??“十四五”期間,舊改將顯著提速,北京、大連、南寧等均力爭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從公布“十四五”舊改目標的19個城市來看,杭州、濟南、寧波等一、二線城市舊改規模均達到2000萬平方米以上,徐州、淄博等三、四線城市同樣突破1000萬平方米。例如重慶,“十四五”期間將實施1億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又如上海,到2025年分類實施舊住房更新改造5000萬平方米。
??區別于棚改創造了大量的增量購房需求,成為房地產市場持續轉暖的催化劑,舊改加速推進則將延緩居民購房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將拖累樓市成交上行空間。
??五、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廣州升至10萬元,優化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
??……略……
??1、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廣州達10萬元,市場購買力將持續提升
??……略……
??2、廣州、石家莊等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略……
??六、產業:杭州、重慶等培育萬億產業集群,深圳、南京等成科創高地
??……略……
??1、成都、杭州等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臺州、濰坊等主導產業破千億
??……略……
??2、科創驅動增加研發投入促進成果轉化,深圳、南京等將成科創高地
??……略……
??3、武漢、鄭州等服務業占比超60%,重慶戰略新興產業規模萬億
??……略……
??七、交通:南通、瀘州等迎政策紅利,重慶、北京等軌交樞紐突顯
??……略……
??1、南通、蘇州等建設新機場,重慶高鐵里程超2000公里
??……略……
??2、瀘州、濟寧等軌交實現零突破,北京總里程達1600公里
??……略……
??八、城市群:在核心城市輻射下,唐山等衛星城市市場更具潛力
??……略……
??1、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在產業、交通等領域引領區域協同發展
??……略……
??2、唐山、阜陽等衛星城市融入都市圈,承接產業及非核心功能轉移
??……略……
??3、南京等發達地區定向幫扶鞍山等落后地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