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1 10:02:50
研究員/楊科偉
17日,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印發了《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 提出,在完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領域,通過探索公有產權住房模式,建立共有產權住房制度;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未來廣東或將通過房產稅促進閑置住房 出租,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允許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和房租等多層次促進市場供應,鼓勵自住型,遏制投資投機型住房消費。
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平抑新房市場價格
過往樓市調控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設置越來越反復的存量房交易環節、增加越來越多的稅費,希圖減少樓市炒作的頻率和收益率進而平抑投資沖動,屢調屢 漲的結果表明,這種措施不但沒有遏制樓市投機炒作風潮,反而由于稅費轉嫁最終居住者而徒增購房支出,推高房價。過高的二手房交易成本,一方面也將眾多購房 者推向了一手新房市場,導致供需失衡,另一方面也導致存量房業主“轉售為租”或者“撤牌停售”,減少了二手房市場供應。故而,近年來市場對二手房交易成本 過高使得調控屢不奏效的因果關系的詬病越來越多,簡化交易環節、降低交易稅費成本的呼聲越來越高。
《征求意見稿》在建立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中提出的一大亮點即是,“進一步簡化存量住房交易手續,降低交易成本”。這項改革一旦確立,不光是對二 手房市場,乃至整個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無疑是一大利好。在當前限購、限貸政策的大環境下,投資需求大幅減少,短期炒作獲利的投機需求比例更低,市場以剛需 和改善置業自住需求為主。簡化二手房交易環節、削減二手房交易成本,可以有效地吸收自住需求,相對活躍的市場交易又會帶動更多存量房源掛牌投放,二手房市 場進入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在需求一定的情況下,二手房市場成交勢必減少一手新房需求,有效緩解新房供需矛盾,平抑新房市場價格。
《征求意見稿》在促進市場供應方面透露出的另一個信號則是房產稅的出臺。提出“按照國家部署,配合做好房產稅等稅制改革工作”,“探索通過房地 產稅等措施,促進閑置住房出租”。之前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增加房產持有環節成本可以促使多套房持有人出售、出租多余空置房產,可有效地增加市場供應量, 起到平抑房價和租金的作用。
探索共有產權住房模式,保障中低收入家庭
《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廣東將根據國家的部署,探索公有產權住房模式,建立共有產權住房制度。2014年全省還將完成新增開工保障性住房50178套,棚戶區改造37538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0.22萬套的工作任務。
所謂共有產權住房,通俗地說即個人與政府“搭伙”買房,將根據定價標準及個人出資數額,確定個人和政府持有住房產權的相應比例產權,分享產權。這既有助于降低中低收入者的購房成本,也能夠遏制投資套利的行為。
這一產權模式最典型的表現則是近幾年上海的經濟適用房,根據房源區位、戶型不同,個人享有房屋產權的60%-80%不等,其余產權為政府所有, 目前還沒有退出機制的規定,但明確不能進行常規市場交易,沒有套利空間之后在分配環節也就相對公平、公正,有限的房源真正分配到需要的中低收入家庭。
公積金破冰先行,細則還需進一步落實
《征求意見稿》提出,將允許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和房租。這條公積金新政無疑將給樓市剛需者和租房的低收入者帶來福音。住房公積金制度 作為國家主導的住房互助資金,本來是為了方便和幫助更多的人購買自住房,由個人、企業和和國家各出一部分費用,以減輕工薪階層買房的壓力??墒牵壳肮e 金制度不僅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飽受詬病。一方面,數千億元的公積金在銀行里沉睡,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房價高企的無奈現實,讓大量繳納了公積金的 普通工薪階層無力買房,無緣享受制度優惠,公積金反而成了“劫貧濟貧”、“劫貧濟富”。這跟目前必須支付首付款后,才能提取公積金的政策有很大關系。改變 大量繳納者盡了義務卻無法享受權利的制度缺陷,喚醒沉睡的公積金,讓公積金政策真正惠民便民,幫更多的人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夢想,擴大住房公積金的使用 范圍,讓公積金能夠便利地用于包括買房、租房在內的所有住房消費,已是當務之急。
不過,如何細化相關政策,包括提取條件、額度、比例等等,都需要在考量不同人群需求之后,一一落實,使政策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