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報告產品力研究中心 2024-05-06 10:51:53 來源:克而瑞地產研究
- 城市:全國
- 發布時間:2024-05-06
- 報告類型:市場報告
- 發布機構:克而瑞
??導語
??城中村改造銷售拉動率難及棚改,老舊小區改造投資預計年均2千億。
??◎ 文 / 楊科偉、李詩昀
??專題視點
??“兩舊一村”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擴內需穩投資的重要抓手,2023年以來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老舊小區改造扎實推進。本文將從規劃目標、實際落地和規模影響三個層面,分析資金推動下城中村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落地進程及影響。
??01
??“兩舊一村”改造加速推進
配套政策和資金支持基本到位
??(一)2023年以來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老舊小區改造扎實推進并形成可復制經驗(略)
??(二)資金支持持續加碼,5000億PSL、萬億專項借款授信馳援城中村改造(略)
??02
規劃先行:立法/建設/投資三角度、全國/省/市三維度梳理舊改村改計劃
??(一)法規指引:國家部委出臺多項指導意見,12個城市推進城市更新立法
??2020年來,國務院及各部委就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出臺一系列指導意見。2021年8月,住建部出臺63號文,規定城市更新過程中“拆舊比20%、拆建比2、就近安置率50%、租金年增幅5%”的“四道紅線”,防止沿用過度房地產化的開發建設方式、大拆大建。2021年11月,住建部發布通知,選取21個城市開展為期2年的城市更新試點工作,北京、寧波、蘇州、廈門、西安等城市入選。2023年7月,國常會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明確城中村改造有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結合三種主要模式,項目納入地方專項債支持范圍,設立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
??近年來,地方出臺各類法規文件,為城市更新提供法治保障。2020年底,深圳發布全國首個城市更新地方立法,創設“個別征收+行政訴訟”制度,破解城市更新“搬遷難”,2024年3月,廣州出臺全國首個針對城中村改造出臺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建立城中村改造統一工作流程避免重合審批,明確征詢通過比例要求、資金來源等。截止目前,全國已有12個省市發布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規,其中8部已經生效,廈門、銀川、蘇州等城市的還在審議階段。法規引領之下,一系列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為城市更新工作推進提供指引。例如北京,2022年11月發布《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2024年4月再發布《北京市城市更新實施單元統籌主體確定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配套性文件。廣州2023年至今更是出臺十余份規范性文件,旨在規范化、系統化推進包括城中村改造在內的城市更新工作。
??(二)建設計劃:城中村改造集中于22個東中部一二線,老舊小區改造8成在三四線(本節有刪減)1、7省公布城中村改造量化目標、平均每省4萬套,22城發布計劃、廣甬渝蓉規模居前(略)2、29省發布老舊小區改造目標、川鄂魯湘排前四,25個一二線城市共改造7723個小區(本節有刪減)2024年3月9日,在兩會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建部部長倪虹表示,今年全國將再改造5萬個老舊小區。分解到省級,除山西、甘肅外,其余29個省及直轄市均公布了2024年老舊小區改造目標。橫向對比來看,四川改造量居首,全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100個以上,湖北、山東、湖南改造規模分列2-4位,全年改造老舊小區個數超過3000個。西藏、寧夏等自治區改造規模相對較小,僅涉及不到100個小區。
??落實到城市,已有4個一線、21個二線城市以及多個三四線城市發布2024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25個核心一二線城市合計改造老舊小區約7723個(其中上海、西寧、貴陽為估算值),平均每個城市改造309個小區,按照每個小區改造200套的平均數來估算,預計25城中至少155萬戶居民居住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分城市來看,重慶、昆明、濟南規模領先,2024年將改造700個以上小區,重慶單城改造量更是高達1835個。值得一提的是,大連、成都、南寧、長春等9個二線城市尚未發布改造計劃,按照25城平均值推算,全國34個核心一二線城市2024年預計改造老舊小區1萬個,占全國改造計劃的比重的1/5,這意味著約4/5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將由廣大三四線城市來完成。表:2024年重點地級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略)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CRIC整理
??(三)投資計劃:14省市明確老舊小區改造資金安排,平均投資強度324元/平方米(略)
??03
落地情況:摸底重點城市改造進展,剖析典型實操案例
??(一)試點范圍:城中村改造試點確已擴圍,拉薩等7個新晉試點城市披露進展2023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參照人口數據,我國共有7個超大城市,15個特大城市,總計試點城市22個。《意見》中明確提到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可參照執行,符合這一條件的城市共計35個。2024年1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申報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城市和項目的通知》,明確將申報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圍調整為“省會城市或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的大城市”。和2023年7月《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發布之初,試點主要聚焦超大特大城市相比,城中村改造試點范圍明顯擴大。參照七普數據,符合申報條件的城市數量達到106個。試點擴容這一事實在城市層面同樣得到印證,比如拉薩、中山等,明確表示申報已獲得住建部批準,并將獲得相關政策和項目支持,南通、株洲等4城均表態要積極爭取城中村改造試點。不過相較首批試點城市,新晉城市進展普遍偏緩,僅淄博披露正在接洽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
??(二)限制指標:防止大拆大建政策先緊后松,拆舊比等約束性指標有浮動空間(本節有刪減)
??2021年8月31日,住建部發布63號文,為防止城市更新變形走樣,提出了“2255四道紅線”——原則上拆舊比不大于20%、拆建比不大于2、就近安置不小于50%、住房租金年增幅不大于5%。2023年7月7日,住建部發布30號文,雖然同樣強調了“留改拆”并舉、防止大拆大建、鼓勵微改造,但30號文并沒有重申“2255”四道紅線要求。與之相呼應的是,2021年8月以來,地方城更政策先收緊后放松,城市更新進程放緩后再重啟。作為全國城市更新的排頭兵,廣州最能體現這一變化。2021年上半年,廣州城市更新如火如荼,共組織實施城市更新招商項目24宗,交易金額約1961億元,同比增長99%,改造土地面積共約2083萬平方米。
??10月,為貫徹落實住建部文件精神,廣州城更政策驟然收緊,提出老城區范圍除違法建筑和無修繕保留價值的危房外,不大規模、成片集中拆除現狀建筑,城中村等城市連片舊區,不短時間、大規模進行拆遷。2022年,拆建政策收緊,疊加部分民企暴雷導致舊改項目停滯,廣州城市更新節奏明顯放緩,拆改規模、投資金額同比降9成,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1-7月,廣州僅有4宗城市更新項目成功招商,投資金額僅為236.9億元,同比下降88%,改造面積22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1%,8月以后沒有城更項目掛牌招商,全年投資金額、改造面積同比下降9成以上。
??2023年,廣州城市更新全面重啟,政策規劃頻出、項目獲批加速。1月,發布《廣州市舊村改造合作企業引入及退出指引》,市住建局表態,將強力推進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計劃推進12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力爭完成2000億元城市更新固定資產投資目標。2月,發布《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設定城市更新300萬平方公里、改造項目297的中長期目標,同月還召開了推動城市更新提速增效工作動員會。6月,廣州市住建局發布《優化城中村全面改造項目審批流程的通知》,優化全流程審批事項,鼓勵分片分期實施,片區簽約率達80%即可啟動拆除工作,支持保函置換已繳存的合作改造履約保證金,直擊城中村改造面臨的審批、征拆、資金三大難題。10月,《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年)》發布,提出至2035年擬推進的舊村莊全面改造項目252個(含城中村項150個)、舊村莊混合改造項目24個(含城中村項目15個)。
??2024年3月30日,全國首個城改立法——《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獲批,規定改造方案獲得2/3以上成員同意即可啟動。落實到項目層面,2023年7月以來,黃埔區、白云區多個舊村改造項目規劃獲批,并成功引入合作企業(以國企為主),據統計,絕大多數項目采取全面改造、合作改造模式,除保留古樹、祠堂等資源原貌以外,其余村舍建筑大多拆除重建。結合住建部文件表述變化,以及地方城市更新實踐案例,可以發現,20%拆舊比等限制并非嚴格適用于每個城更項目,未來此類約束性指標也有一定優化調整空間。事實上,大量城中村地處核心區位卻不符合城市發展規劃和功能定位,一些老舊小區年久失修、結構損壞,安全隱患已經無法通過加固、微改造來消除,對于這類項目,全面拆除重建仍然是不二選項。
??(三)建設進度:各地進度迥異,四川舊改開工率28%河南僅6%、重慶18%城中村開拆(略)
??(四)資金落位:34城已落地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授信超萬億、首批放款超360億(略)
??(五)典型案例:杭州探索老舊小區自主更新,深圳試點城中村改造統租房(本節有刪減)
??按照主導力量來區分,“兩舊一村”改造主要可以分為政府主導、市場主導和自主更新三類。按照改造方式來區分,可以分為全面拆除重建、部分拆除重建和綜合整治三類。下文介紹的兩個案例,杭州浙工新村是自主更新、全面拆除重建的典型,深圳元芬村則對應市場主導、綜合整治模式。
??1、杭州浙工新村:產權人自籌89%資金自主更新,居民住房增值收益可覆蓋拆建支出(本節有刪減)
??浙工新村位于杭州市拱墅區,小區原有13幢建筑,總建面約為4萬平方米,最早的一幢建筑建于1983年,已被認定為危房,按照規劃,浙工新村將全面拆除原有建筑,再新建7幢11層的電梯小高層,配備460個地下車位,總規劃建面約為8.1萬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約5.7萬平方米。2023年4月,浙工新村更新項目啟動,6月完成簽約,8月完成立項,9月完成可研批復,10月完成初步設計和騰房,11月項目正式開工,預計于2025年竣工。項目更新總費用約為5.3億元,小區居民出資4.7億元,不足部分由舊房改造、加裝電梯、未來社區等專項資金補齊,資金自籌率達到89%。
??居民支出與收益平衡方面,我們根據公開信息測算,扣除一系列補償后,戶均實際改造支出約為79萬元,而按照周邊二手房38697元/平方米均價來算,20平方米增補面積部分價值為77.4萬元,原面積部分增值收益約為30萬元(新舊房屋價差4177元/平方米乘以72平方米的戶均面積),也就是說,重建后房屋增值收益保守估計為107萬元,收益完全可以覆蓋支出。
??相比于傳統改造模式,自主更新亮點主要有:第一,拆建資金多方共負,主要來自產權人,有效減輕政府征拆財政負擔,例如浙工新村項目居民自籌率達到89%,北京馬家堡路68號院居民自籌率也在7成左右;第二,新增居住建面無需補繳土地出讓金,允許適當提高容積率,新增住宅面積可以用于沖抵改建成本,且無需補繳土地出讓金;第三,政策激勵,可用公積金、減免行政收費,自主更新業主及其配偶可以申請使用其名下的住房公積金,免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涉及的經營服務性收費一律減半,水電氣等管線鋪設工程按成本價一次性收費。
??當然,自主更新也存在難點堵點,最大的難點在于統籌全體業主意見,按照《民法典》有關規定,更新方案應當充分征求業主意見后,由業主共同做出決定。浙工新村之所以可以快速達到近乎100%的簽約率,關鍵在于該小區原本是浙江工業大學的教師宿舍,熟人社會意見更容易達成一致。
??2、深圳元芬村:城中村房源統一收儲改建長租公寓,愿景等企業積極參與(略)
??04
規模測算:城中村改造銷售拉動率難及棚改,老舊小區改造投資年均2千億
??(一)城中村改造試點擴圍并提高拆舊比后,有望帶動每年4%住宅銷售(本節有刪減)
??參考我們此前專題《22個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差異和規模測算》的測算方法,簡便起見,自建房比例取主城區口徑,22個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人口約1958萬人,城中村建設面積約3.68億平,假設拆建比固定為 2 倍、改造周期為 7 年、拆舊比為 20%,預計每年將帶動2101 萬平方米的新房銷售,按 2022 年我國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 13.6億平方米計算,對地產銷售貢獻度約1.55%。
??考慮到試點城市擴圍,假設(1)試點范圍限定在已發放專項借款的35個城市,也就是新增了13個城區人口在300萬-500萬間的Ⅰ型大城市,(2)新增試點城市城區人口按照每城平均400萬人,(3)家庭戶人均住房面積參照22城平均設定為37平方米,(4)自建房比例同樣取平均值9.1%(主城區口徑)。預計13個擴圍城市有城中村人口473萬人,城中村面積8754萬平方米。加總來看,35個試點城市預計城中村人口總計2431萬,城中村面積4.55億平方米。
??如果后續城區人口100萬-300萬城市全部納入試點,也就是在35個已落地專項借款城市的基礎上再增加71個Ⅱ型大城市,城區人口平均按200萬計,那么106個城市城中村總人口將達到3723萬,城中村面積6.94億平方米。
??銷售貢獻度測算方面,拆建比假定為2,改造周期假定為7年,考慮到實踐過程中拆舊比可能超過20%,我們適當放寬至35%,那么35城城中村改造預計帶動銷售4552萬平方米,2023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1.17億平方米,也就是銷售貢獻率為4.1%,如果拆舊比進一步放寬至50%,預計帶動6503萬平方米住宅銷售,銷售貢獻率為5.8%。其他口徑測算結果可見下表。
??綜上所述,即便在城中村改造試點擴圍并且拆舊比放寬的情形下,城中村改造只能拉動不到10%的銷售,影響依然難及當年棚改。2014-2017年貨幣化安置高峰期間,全國棚戶區改造總計拉動了大約7.5億平方米住宅銷售,其中,2017年貨幣化安置率高達60%,大致撬動了3.1億平的住宅銷售。
??(二)2024年全國改造5萬個老舊小區,按歷年投資強度預計拉動投資2300億元(略)
- 10:51
- 10:49
- 10:29
- 10:27
- 10:24
- 10:15
- 10:12
- 10:11
- 09:36
- 08:57
- 08:56
- 08:54
- 08:53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