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里、邱娟2023-02-13 11:06:50
??專題視點
??2022年,我國人口總量自196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城鎮化率也僅較上年增長0.5%,為近三十年以來新低。但是和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鎮化仍然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對于房地產市場而言,城鎮化發展所帶來的需求增長仍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為此,本文結合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經驗,對現階段中國城鎮化的發展邊界、增長動力和現階段增長模式進行了相關研究。本文主要結論如下:
??1,鄉村常住農民工超過1.5億人,仍將是中長期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基礎。2,糧食生產效率持續提升,理論上每年可解放1300萬的農業就業人口。3,我國GDP增速變化不會引起城鎮化發展速度的明顯變化。4,城鎮化率達到65%后,中高收入國家仍可保持平均每年0.6個百分點的增速。5,我國長期城鎮化發展目標80%較為適宜,城鎮人口增量空間仍有2億人。6,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有望突破70%,相關住房增量需求達到30億平方米。7,城鎮人口繼續向大城市集聚,近郊成為下一階段城鎮化發展主體。
??PART.01
??2022年城鎮化率增長0.5%創新低
??600萬新增城鎮人口仍將帶來大量住房需求
??2022年,受育齡婦女減少、生育意愿降低、死亡率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國人口總量自196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全年人口出生率為6.77‰,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0.60‰,全國人口較2021年減少了85萬人。
??1、中國人口發展進入總量見頂、城鎮化率緩增新階段(略)
??2、2022年城鎮化率增長創1991年以來新低,城鎮化發展趨緩周期正式到來(略)
??3、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城鎮化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城鎮人口增長仍將是樓市需求側有力支撐
??與歐美發達國家的80%左右的城鎮化率發展水平相比,目前中國65.22%的城鎮化率水平仍在追趕上升期,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并將成為房地產市場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對比目前人均40平方米的住房水平來看,2023年646萬的城鎮人口增量,所代表著2.6億的住房增量需求,也切切實實擴大了中國城鎮住房需求規模。正如統計局局長在2023年初經濟形勢發布會上所述,我國仍然處在城鎮化持續發展階段,2023年新增城鎮人口數量巨大,這些就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空間所在。
??PART.02
??鄉村勞動力超過3億人
??距離人口轉移邊界仍有較大空間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65%左右的城鎮化率雖有較大上升空間,可是考慮到中國鄉村較高的老齡化比例,考慮到居住在鄉村留守家人,部分業內學者認為中國實際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70%甚至更高,中國城鎮化率發展將進入低速增長時代。但不論是從中國鄉村人口結構,農業技術提升,還是對標國際發達國家來看,目前中國距離城鄉人口轉移邊界仍有較大空間。
??1、鄉村常住農民工超過1.5億人,仍將是中長期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基礎(節選)
??目前中國鄉村的實際勞動力人口仍有3.3億人左右,其中1.5億是未進城農民工。聯系2021年相關數據變化可以看到,在青壯年農村常住人口減少的情況下,全國農民工總量仍在進一步上升,并且受限于疫情影響和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未進城農民工的增量接近500萬人,大于進城農民工200萬人左右的增量規模,作為“城鎮預備役”的未進城農民工規模增長明顯較快。
??2、發展高標準農田提升糧食生產效率,解放更多勞動力向城鎮遷徙(節選)
??黨的二十大以來,中央多次反復提及,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特別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發展高標準農田,不僅僅意味著糧食產量的增加,意味著路網、田網的聯通,機械化實施條件的改善,在提升農民收入水平的同時,將農村從勞動力不足的泥沼中解放出來,并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加速,為中國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勞動力要素。以邛崍市火新村為例,據新華網2013年初報道,當地農村合作社農民在建成高標準農田前,一個社員最多可以耕種200畝地,但是發展高標準農田后,一個社員可以種地2000畝,大大減少了耕地的用工需求,在保證糧食安全和提升農民收入的同時,也將更多勞動力從耕地中解放出來。
??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10.75億畝高標準農田,并改造提升1.05億畝高標準農田。規劃實施后,每年可增加糧食綜合產能1000億斤左右,相當于目前1.3萬億斤糧食產量的7.6%,在保持糧食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理論上每年可解放1300萬的農業就業人口,為新階段下的城鎮化發展提供更多的勞動力要素。
??3、對標發達國家、保證糧食安全,我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邊界在哪里?(節選)
??考慮到保證糧食自給自足、我國糧食安全的基本國策,對標部分發達國家2020年的農業生產和城鎮化發展水平來看,還是糧食自給率在100%左右,目前農村人均谷物耕地在5畝左右的德國更適合作為長期發展目標??紤]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假設中國人均谷類產量由2020年的465公斤達到500公斤,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所需的農村人口也將較2020年減少2.2億人,屆時中國城鎮化率水平約為79.4%。
??PART.03
??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經濟增速變化
??對城鎮化率發展影響較?。裕?/p>
??1、各國GDP增速水平與城鎮化發展速度的相關性并不顯著(略)
??2、對單一國家而言,GDP增速的變化不會導致城鎮化率發展出現明顯變化(略)
??PART.04
??城鎮化率達到65%后,中高收入國家
仍能保持年均0.6個百分點的增速(節選)
??考慮到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早早達到了60%以上,考慮到時代發展因素的差異,本章選取了1960年以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相關數據作為參考。
??1、城鎮化率達65%后,中高收入國家城鎮化率增長進入緩步下行期(節選)
??中高收入國家的城鎮化率增速下滑多出現在50%以后,并在50%-65%之間處于平臺期,在65%以后再度進入下行區間,但在城鎮化率65%-75%期間,仍可保持在年均0.6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
??圖:典型中高收入國家城鎮化率年增長變化(略)
??2、高收入國家城鎮化率達70%后增速驟降,沙特、西班牙、芬蘭年增長均降至0.2個百分點(略)
??圖:47個高收入國家和地區城鎮化率平均年增長曲線(略)
??圖:典型高收入國家城鎮化率年增長變化(略)
??PART.05
??中國城鎮化發展空間預測和相關結論
??1、長期城鎮化發展目標80%較為適宜,城鎮人口增量空間仍有2億人左右(節選)
??就中高收入、高收入國家發展經驗來看,城鎮化率從65%增長到75%,大約需要17年左右。至于城鎮化率達到75%以后,大多數國家均進入低速增長時期,就城鎮化率達到80%以上國家來看,高收入國家平均耗費16.7年跨過這一時期,典型如德國城鎮化率在2002年達到75%之后,至今城鎮化率還未突破80%。
??2、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有望突破70%,期間新增30億平方米城鎮住房需求(節選)
??對2030年縣級行政區城鎮人口進行估算,就城鎮化率變化推動人口增長的口徑來看,全國城鎮化率有望上升至70%以上,假定屆時中國人口仍維持在14億左右,城鎮人口較2022年增量仍可達到8000萬量級,相關住房增量需求達到30億平方米。
??不過就城市能級分布來看,其中僅25%位于市轄區,超過四分之三的城鎮人口增長將由廣大的縣域貢獻,篇幅所限,相關分析將在研究中心后續專題中進行深入討論。
??3、城際流動保持旺盛,人口進一步向大城市集聚
??在城鎮化率達到65%以后,受限于單個城市的發展邊界,雖然發達國家最大城市的人口占比(人口首位度)各有增減,但是從城市(群)的角度來看,人口還是在繼續向大中城市集聚。就法國、日本、韓國、巴西等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人口超百萬城市的人口占比均是隨著城鎮化率發展而上升的。
??這意味著在城鎮化率達到高位、進入緩慢增長期后,雖然人口的鄉-城遷徙所有減緩,但城際人口遷徙仍在持續,并進一步向大城市集聚。相對應的,一些中小城市則因為人口外流出現收縮現象,典型如美國五大湖鐵銹地帶,1960年以來人口收縮率超過了50%。
??并且在國家城市化發展水平達到更高位置時,大城市的人口集聚所帶來的商貿、科研、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優勢,還將進一步推動大中城市人口占比的持續上升。由下圖可見,即便是在人口高度集聚的日本、韓國,大城市人口占比也仍在持續上升。
??4、城市近郊、縣城成為下一階段城鎮化發展主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