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法院傳票,將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南城”,01668.HK)債權人與國企大股東之間的矛盾公開化。
??6月3日,香港高等法院向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區建發”)發出一張傳票,原告為中信國際有限公司及花旗國際有限公司。花旗國際有限公司的背后站著華南城的美元債投資人。“起訴的目的是要求特區建發還錢,承擔起法律責任。”6月5日,華南城的一位債券投資者劉先生(化名)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
??2022年8月,在特區建發提供“維好協議”的前提下,華南城的5只美元債順利展期。但在今年2月,華南城突然宣布美元債違約。在部分債權人看來,華南城違約的苦果,不應由投資者獨自咽下,特區建發應當履行協議約定的償債責任。“‘維好協議’就是要讓發債公司有流動性能還錢,當初我們就是沖著這個協議才買進華南城的債券。”劉先生說。
??有關此次訴訟,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聯系了特區建發,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債券投資者起訴國企股東
??事件的導火索源于華南城2月9日的一份公告。該公司透露,近年來,因外部因素變化,其流動資金日趨緊張,在債務上面臨著非常大的還本付息壓力。雖然自2022年以來采取了各種積極措施,并成功將境外美元債進行了幾次展期,但經營以及資金狀況未能及時改善。因此,預期不會就2024年10月票據于2024年2月9日到期的強制贖回款項進行支付,也不會就2024年4月票據于2024年2月12日到期的一筆利息進行支付,導致兩筆債券發生違約事件。
??隨后的2月21日,華南城的部分債權人給華南城及特區建發發出一封公開信,表示華南城選擇不支付的未強制贖回款僅約1100萬美元,而該公司賬上還有13億港元資金,并非沒有能力還款,而是想趁機刻意和惡意逃債。信中還提到,持有量超過25%以上的債券持有人已經委托律師開始相關違約起訴程序,除了債券發行方,也會追訴“維好協議”提供方特區建發的全部法律賠償責任。
??這份“維好協議”是特區建發與華南城的票據受托人花旗國際有限公司簽訂的。根據投資者提供的資料,“維好協議”的內容包括,特區建發將促使發行人或有關的子公司擔保人在相關付款義務的到期日之前獲得充足資金,足以使其到期支付全額付款等義務。發行人或該子公司擔保人應按照契約支付的規定使用它獲得的任何此類資金,在票據、子公司擔保(視情況而定)或契約到期時履行付款義務。
??有了“維好協議”的護航,華南城順利在2022年將5只美元債展期。
??據劉先生了解,有些機構者是因為“維好協議”才同意交換要約以及加倉的,而他本人則是在2023年中入場的。作為投資者,對于“維好協議”的法律效力和特區建發的國企信用,他們此前都深信不疑,直到華南城宣布違約。
??在2023年12月的一次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華南城的管理層強調,大股東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幫助公司,完全履行了其在“維好協議”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劉先生并不認同這種說法,在他看來,雖然特區建發為華南城提供了不少支持,但并未堅持到底,沒能確保華南城有充足的流動性償債。
??“維好協議”有勝訴案例
??“維好協議”是母公司與子公司的合同義務,是金融、地產及城投等企業為境外子公司跨境融資較為常用的增信方式。按照協議規定,母公司為海外子公司提供支持,向國際投資者保證發行主體會保持適當的權益及流動資金,不會出現破產等情況。但債券持有人不能直接要求維好提供方履約,維好提供方也不具有向債券持有人直接支付的義務,在法律地位、執行方面與擔保有本質的差異。
??光大律師事務所在一篇文章中表示,關于“維好協議”的性質和效力尚存爭議,我國現行法律也無明確規定。“維好協議”項下的增信義務很可能難以被認定為《民法典》所規定的保證責任,但在司法實踐中,往往“維好協議”的準據法為境外法律,因此對于“維好協議”的性質的認定需要結合各法域的具體規定。
??即便如此,對于案件的判決結果,劉先生還是比較有信心:“在法理上,投資者有很高概率會贏。”
??投資者的底氣來自于幾宗頗具代表性的案例。如,2017年10月,香港哲源國際發行債券,其母公司上海華信簽訂“維好協議”,承諾確保其有足夠的流動性,以支持未來的還本付息。后因上海華信違反協議中的相關約定,投資者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并勝訴。隨后,投資者向上海金融法院起訴要求確認香港高等法院的勝訴判決,最終,上海金融法院在2020年裁定認可和執行香港高等法院的民事判決書。
??而在清華紫光案和北大方正案中,香港高等法院也作出了支持“維好協議”的判決,維好提供方被裁定向投資者履行賠償責任。
??但也有業內專家表示,內地并不采用判例法,所以不能保證上海金融法院認定“維好協議”有效的判決可以被其他內地法院審理同類案件時予以參考或者采納,而清華紫光、北大方正的投資者即便勝訴,仍面臨著漫長的索賠流程。對于華南城的投資者而言,索賠可能也是一條艱辛的道路。
??從財務數據來看,被告方的經營狀況不大樂觀。特區建發公布的2023年報顯示,該公司錄得約90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67%,但凈利潤卻虧損了約43.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期末的貨幣資金為117億元,同比下降約20%。期內,該公司計提了對華南城多家子公司的應收款壞債準備。
??當然,投資者也不是只有訴訟這一條路。4月29日,華南城透露已委任財務顧問及法律顧問處理境外債務重組事宜。“如果重組有誠意,可以不繼續訴訟。”劉先生表示。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22號
郵編:100037 電話:010-68323566 傳真:010-88386228
Copyright 2010-2014 北京中房研協技術服務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備13002607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179